第45章,效果檢驗(1 / 3)

說笑了幾句,李雲龍叫了袁晨銘,想跟他單獨聊聊。

旅長說不定什麼時候來,兩個人就在院外的門口。

李雲龍也不想繞彎子,直接開門見山的說:“我聽旅長說,你過兩天要走?”

“是,把這點事搞定了,也就一兩天的事兒。”

袁晨銘怕李雲龍要挽留他,補充道:“旅長也答應了。”

“我知道……”

雖然已經在旅長那裏聽過了,但等到袁晨銘親口說的時候,李雲龍的心裏還是咯噔一下,頗不是滋味兒。

記得頭一次見麵,他還覺得袁晨銘是個白麵書生,還是那種滑不溜秋貪生怕死的。

現在,還是個白麵書生,還是一心下山,去縣城過花花日子。

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截然不同。

人才的流失,就是國家的損失。

李雲龍倒也不是那種婆婆媽媽的人,他也不會勸說挽留,“好吧,既然你執意如此,我也不說什麼了。

新一團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什麼時候想回來了,我請你喝酒。”

袁晨銘嘿嘿的笑了:“行,咱們就一言為定。說不定哪天我在城裏混得不如意了,還真的得來投奔團長。”

話說得圓滑一些,後路也保留下了。還真有點兒八十年代,停薪留職下海的意思。

當然,他自認為還是有些能耐,能博個富貴的。

李雲龍聽了他的話,心裏麵是舒坦了些,臉上也多了絲絲笑意。他這次也不隻是來問袁晨銘打算,還有另一件事。

一張卡片大小的紙,和一摞花花綠綠的鈔票,塞在了袁晨銘手裏。

“王德勝知道你打定主意了要去縣城。這是他特地讓我交給你的。”

白色的卡片紙最上麵寫著“良民證”三個字,翻開後可以看到袁晨銘的個人信息,籍貫住址,以及他的一張黑白一寸照片。

他也想起來了,再到新一團的第三天,是有兩個地方上的同誌來找他,還給他照了一張照片。

真的良民證,袁晨銘沒見過。不過,八路軍地下黨的潛伏玩的那麼溜,想必對於此道非常精通。

拿著手上的這張良民證,他倒是很踏實。

李雲龍給他解釋道:“你這個證是咱們自己製作的,通過一般的城防檢查之類的都沒問題。

但是因為沒有在日本人那裏備案,真要是詳細了的查,肯定是經不起的。

不過你倒也不必太擔憂,如果真到那份兒上,直接跑路就行了。千萬別猶豫。”

猶豫就會白給,經受日本人的十八般酷刑?

稍微想了想,袁晨銘就不自覺的打了個寒顫。跟日本人是沒法講道理的。

人身安全的保證,就得看自己是不是夠機靈,還真有點潛伏的意思。

收起良民證,手上厚厚的一摞鈔票,袁晨銘倒也認得——準備票。

準備票就是抗戰時期,由日偽扶持的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行的鈔票,也稱聯準券。

在日軍控製的縣城裏,這就是法定貨幣,買賣全靠它。

袁晨銘記得自己剛來時,被那個偽軍敲詐,正好碰上呂連長他們打炮樓。把自己被敲詐走的手表拿回來,還順手牽羊拿走了幾張準備票。

有一元的五元的十元的,加起來也就幾十塊。

他後來一打聽,這點錢也就夠下一頓館子的。還是這會兒,要是再過個半年一年的,那就說不定了。

可能也就夠買幾個窩頭。

法幣剛出來的時候,一百塊錢都能買一頭牛,現在呢?都不夠買個牛蹄子的。

貨幣貶值簡直是太常見的事情,民國的人們都習慣了,硬通貨還是黃金大洋。

袁晨銘翻了翻手上這一摞鈔票,一小半是百元的,剩下的盡是十元五元的,一角兩角的那種輔卷,根本沒見著。

李雲龍笑著說:“大口嶺打了個伏擊戰,你可能也知道。這些都是從鬼子身上搜出來的。你去縣城也少不了花銷,拿著這些正好。”

“行,謝謝團長,也幫我跟指導員問個好,這份情誼我記住了。“袁晨銘語氣中充滿了感激,真心實意的說道。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些準備票沒用。

可怎麼能沒用呢?

邊區根據地是花不了,但在縣城裏潛伏的地下黨用不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