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激戰(1 / 2)

在此先說明一下,在當時鬆花江並不叫鬆花江,叫鬆花河,後來在隋末唐初之時,因為此地大旱,這才將鬆花河擴了數十倍,向上與上遊的一段慶河連在一起,向下又擴張了數十裏,後來又經過數個朝代的修建,這才逐步形成了現在的鬆花江的規模。

張郃大喜,此計果然大妙。看著眼前這個隻有二十出頭的故人之子,張郃心中不禁感歎,漢升呀,有子如此,你也可以瞑目了,於是便道:“好,就依述之之計,若能得勝此場,述之當為首功。”

不出張郃所料,陰不平果然想到了吉林的守軍會趁自己大軍渡河之際在岸邊設伏,便采取了小股部隊先行渡河,試探情況的策略。

當張郃吃驚地發現陰不平竟然隻派了兩千人渡河的時候,心中不禁暗罵了一聲“老狐狸”。但是,張郃也不會這麼容易就讓陰不平得意,並沒有直接在其渡河之際進行攔擊,而是讓這兩千人馬順利渡河,準備在其渡河之後再對其進行剿滅。

陰不平更不是傻瓜,這兩千人馬的安全渡河並不能代表著河對岸就沒有埋伏,在這兩千人馬順利渡河的兩個時辰後,陰不平又想出了一個花招,這一次他派了三千人馬渡河,比上次多了一千。

張郃沒想到陰不平竟然狡猾如斯,若是在讓這三千人過來,河這邊便有夫餘國的五千兵馬,即便張郃的一萬大軍殺出,也難以在短時間將這五千人馬消滅殆盡,畢竟這五千人馬是背水一戰,士氣高昂。但是,倘若張郃依然不理這五千人馬,一旦陰不平再派幾千人渡河,便造成了河對岸雙方兵力相當的情況,形勢會對張郃很不利。

看著繼續渡河的三千人馬,張郃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究竟是現在就殺出,還是再等等。

現在的情況離最後的結果已經很近了,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結果,還不好說。

為什麼這樣說呢?

如果陰不平繼續再派個五千人馬過河,張郃不得不從暗處殺出,先殺向已經過河的五千人馬,這樣一來,張郃這一萬人馬的實力便完全暴露了,而且張郃想在那五千人馬渡河完畢之前將這五千人馬消滅,很不容易,否則一旦這五千人馬過河,兩軍便是相持的情形,說不定陰不平還會繼續派五千人馬渡河,那樣的話,張郃可就慘了,上遊的黃敘也不得不放棄水淹陰不平大軍的計劃而去救援張郃。若是張郃和黃敘兩軍皆動,陰不平將會再無疑慮,指揮大軍渡河,張郃和黃敘也隻能倉皇逃回城中,不然的話,這一萬三千人馬可就會全部擱在這裏了。

但是事情還可能向另外一個方向發展,那就是陰不平立即斷然命令全軍渡河,或者在張郃與已經過河的那五千人馬廝殺的時候,命令全軍渡河。這樣一來,黃敘可以在陰不平大軍過河的時候如何將上遊攔住的水放開,陰不平的大軍必然會遭受慘重的損失,而且士氣更會大降,不但會影響到已經渡河的那五千人馬的戰鬥力,也會為下一步的攻城造成很大的影響。

咬了咬呀,張郃決定還是按兵不動,即便滅了這五千人馬,也隻會是小勝,影響不了大局,反而會使陰不平更加小心。張郃吩咐手下的裨將,按兵不動,看看陰不平下一步究竟要怎樣,再決定該怎樣行動。同時,張郃命令神射營做好準備,一旦張郃下令出擊的時候,神射營將會是這五千人馬的噩夢。

出乎張郃的意料,陰不平沒有繼續派出五千人馬試探,也不是全軍渡河,第三次派出的是兩萬人馬。

看來這個不平王並非是隻懂風花雪月的王爺,或者是他謀略在胸,或者身後有高人相助。不能再等了,張郃一咬牙,命令全軍殺出,神射營則衝在最前麵。這五千人馬似乎沒想到會有對方的伏兵,而且不是在其剛剛渡完河,卻是在渡河一個時辰後發難,沒有任何準備,尤其是在神射營的強弩之下,一個個隨箭倒地。

上遊的黃敘見到張郃揮軍殺出,也趕緊將上遊的水放開,積攢已久的河水一下子急流而下,渡河的兩萬人馬用的都是小船,豈能擋住如此洶湧的河水,登時,所有的船隻全部翻落,兩萬士兵全部掉進湍流的河水中。

放完水之後,黃敘立即領著這三千人馬殺出,同張郃一起夾擊陰不平的那五千人馬。

陰不平看到渡河的這兩萬人馬的下場,頭上盡是冷汗,心中暗道一聲僥幸,沒想到漢軍的將領竟然如此厲害,難怪邪馬台國、辰國、高句麗國和沃沮國等一一被楊奉所滅,看來夫餘國最終也難逃滅國的噩夢,這一刻起陰不平對前景不再看好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