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奸細(1 / 2)

目送太史慈、典韋、華雄、黃敘、張郃、褚燕和田豐七騎絕塵而去,楊奉的心情也有點如釋重負,征服、剿滅異族是楊奉來到漢末時代最期望做到的事情,邪馬台國和辰國的成功使得楊奉的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了,此次斷然北征,與其說是為了掃除身後的隱患,使自己可以全力與袁紹、曹操、丁行周旋,其實不如說是楊奉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大動此幹戈,更是為了拓展自己日後的疆土。

回了回神,楊奉策馬轉身,向信都方向而去,許褚、郭嘉兩人急忙跟上。

一路之上,楊奉一言不發,弄得許褚和郭嘉兩人麵麵相覷,不知道楊奉為何在送走太史慈等人之後反倒是變得心事重重了。

許褚是一個粗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於是便朝郭嘉使了一個眼色。郭嘉會意,一夾馬腹,縱馬上前,與楊奉並行,轉頭對楊奉道:“主公,可是為太史將軍等人擔心?”

楊奉微微一笑,並未接話。

郭嘉見狀,又道:“太史將軍雖有袞州之敗,但卻也是因為荀諶投敵所致,非是太史將軍能力不足。而且,此次太史將軍又是主動請命,必然會小心萬分,唯恐有負主公之厚托,而且還有符皓從旁相助,張郃、華雄、褚燕皆是我軍之文武全才大將,征討一個小小的高句麗,必然馬到功成。”

楊奉見郭嘉誤會了,停下了馬匹,轉身望了望身後,微微一笑道:“奉並非是擔心子義,而是擔心此戰之後,會使得鮮卑和夫餘等國有唇亡齒寒之感,聯合起來,如此的話,我軍下一步進軍鮮卑和夫餘便會是更加困難。”

郭嘉臉上一紅,心中暗道,原來主公擔心的並不是太史慈,而是如何能夠進一步開疆闊土,看來主公思慮之遠,非是我等所能及也。

許褚這時也趕了上來,駐馬在楊奉的右側,聞言忍不住插嘴道:“這有何難,子義素來驍勇善戰,隻要能夠平定了高句麗,必然能夠使得鮮卑和夫餘等國望風歸降,說不定兵不血刃便可一統北部各國呢。”

楊奉知道許褚的腦筋簡單,對於這種問題隻是單純地從他自己知道的最表層去理解,搖了搖頭道:“仲康此言差矣,我軍將邪馬台國滅國,將其國中男子殺的一人不剩之事,必然早就傳到了北部各國,這個消息也許會為子義他們帶來很大的困難,更可能會使他們因此而全軍覆沒。”

許褚嚇了一跳,急聲道:“主公莫要故意嚇許褚,這樣說來,子義他們豈不是回不來了嗎?”

楊奉歎了一口氣道:“也不是如此,我已經給了太史慈一個錦囊妙計,告之其在遇到第一個左右不定的困難的時候開啟,也許能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這次我之所以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讓子義他們率軍北伐,其實也是為了日後的一統中原做一個準備。”

郭嘉已經明白了楊奉這樣安排的目的,聽了楊奉的這話,接口道:“主公是不是想吞並北部各國,然後一麵從幽冀向西出兵,一麵迂回包抄,出奇兵在其身後,丁行、袁紹等人必定會始料未及,措不及防。”

楊奉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此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能不能成功,就看子義他們了。若能成功,我等再毋須擔心袁紹、丁行、曹操等人的聯盟了。”說完之後,楊奉一夾馬腹,縱馬向前馳去,許褚和郭嘉見狀,急忙跟上。

高句麗雖然是一個國家,卻由沸流部、多勿部、椽那部、貫那部、桓那部五個部落共同組成,高句麗於公元前37年立國,這標誌著沸流部的形成,公元前36年建立多勿部,公元22年置椽那部,雖然《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中遲至公元72年才出現貫那部,公元74年才出現桓那部,五部類似五個半獨立王國。高句麗國家就是五部的政治聯合體,高句麗王對各部的統治主要表現在對各部官員的任免上。

高句麗王並不是終身的,最多能在位二十年,更不能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子女,而是要在下台之前開一個“會群臣”,也就是五部部長會議,這既是高句麗國的最高決策機構,也是其最高執行機構。

“會群臣”其實就是從其餘四部部長中選出一人成為新的高句麗王,在這一點上高句麗政權似乎是民主集中製在封建社會的一種體現。正是這種最民族和文明的政權交接的出現,才使得高句麗國能夠逐漸強大起來,並且一直持續到了唐朝才被滅國。

在楊奉出兵高句麗的這一年,正是貫那部部長朱能任高句麗國王的第二年。

以往能夠從一部部長被推選為高句麗國王,年齡大多在四十歲左右,在任十年也就不錯了。但是,朱能在去年成為高句麗國王的時候,卻隻有三十三歲,從年齡的優勢上來看,在三十三歲便能夠成為高句麗的國王,朱能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但是,朱能如此年輕的年齡卻也成了高句麗提前七百年被滅國的原因,因為朱能的年輕,使得他並沒有對大漢軍隊的進犯感到恐懼,而是勇敢而自信地接受了挑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