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豫州(2 / 2)

聽到“詐降”二子,文醜不覺問道:“郭先生何以確定淩操必降?”

郭圖沒想到文醜竟然對自己的智慧還有懷疑,臉上立即頗顯不悅,倘若文醜不是袁紹的心腹大將,郭圖早就一甩衣袖出帳而去了。

郭圖懶洋洋道:“此事並不難判斷,原因有三:主公遣三路大軍攻打豫州,中路軍和左路軍均已告捷,豫州大勢已去,此其一;孔伷自盡,李通投降,豫州群龍無首,淩操素與李通交好,必會隨李通投降主公,此其二;再以主公和孫堅相比,主公占據司州,如今又吞並豫州,橫跨兩州,實力僅在楊奉之下,而孫堅卻是僅僅隻有豫章一郡之地,如何能與主公抗衡,淩操乃是聰明之人,豈能看不出日後形勢,必會選擇主公,此其三也。有此三點,圖斷定淩操投降必然為真。”

文醜大喜道:“主公有郭先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聽了事情的經過,袁紹氣得渾身發抖,指著郭圖大罵:“蠢材,你白白損失了我兩萬大軍,更讓汝南郡落入孫堅手中,連這小小的詐降之計汝都不能看透,要你何用,來人,將郭圖給我拖出去砍了。”

郭圖嚇的麵如土色,隻是不停地在地上磕頭:“主公饒命,主公饒命。”平日郭圖為人高傲,甚不得人緣,是故也無人為其求情,隻有沮授看不下去了,覺得郭圖罪不致死,便勸袁紹道:“主公,郭圖今次雖然犯下如此大錯,但念在他以前的功勞上,讓其戴罪立功吧。”

袁紹原本也沒有殺掉郭圖的意思,剛才隻是因為汝南郡落入孫堅的手中,要想攻取下來,必然無比困難,袁紹一時氣極才說要殺了郭圖,這時見沮授出來求情,便順勢道:“既然仲平為你求情,暫且饒你不死。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來人,將郭圖拉下去重責二十軍棍。”

郭圖一聽性命保住了,急忙磕頭如搗米:“謝主公不殺之恩,謝主公不殺之恩,謝主公不殺之恩。”這時候郭圖已經顧不上這二十軍棍下來自己能成什麼樣子,保住了性命便擁有了一切。

處理完郭圖,袁紹便向沮授問計:“孫堅素有江東猛虎之稱,手下謀臣大將多不勝數,汝南郡落在孫堅的手中,我軍若想攻取,隻怕……,仲平可有良策可以教我?”說到最後,袁紹心中已經絲毫沒有一點底氣了。

沮授道:“如今事已不可為,孫堅不比孔伷,此次乃是有備而來,主公若是同孫堅爭奪汝南,時日必然長久。”

袁紹仍然對汝南落入孫堅的手中有點不甘心,道:“汝南郡幾乎是豫州的一半,而且還有戈陽和安豐兩郡,倘若任由孫堅得去,不但我軍此次兵發豫州隻有半功,而且更將孫堅這隻江東猛虎養在了身旁,日後必成大患。”

“養虎為患”這個成語便是由此而來。

沮授歎了一口氣道:“授豈能不知,隻是形勢不容我軍在此與孫堅長久對持。袞州落入楊奉的手中,而且袁術必然不是楊奉的對手,徐州早晚也是楊奉之地,一旦袁術退兵,楊奉很可能會趁主公和孫堅兩敗俱傷之時突然出兵,呂布、曹操之爭主公不能不引以為教訓呀。”

袁紹這才恍然大悟,聽從了沮授之言,派人去和孫堅講和,平分豫州。

孫堅得了汝南、戈陽和安豐三郡,早已心滿意足,不敢再對豫州其他郡縣有染指之圖,畢竟袁紹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既然袁紹首先提出平分豫州,兩邊不動幹戈,孫堅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果然不出沮授所料,就在袁紹和孫堅平分豫州後的一個月,楊奉圍魏救趙,迫使袁術退兵淮南,解了徐州之危,徐州自此落入楊奉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