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諸神的黃昏(卷終)(1 / 3)

“轟!”“轟!”“轟!”青銅炮口噴出怒火,將一枚枚椰子大的彈丸送向三百步外的樹墩城。吐穀渾人用碎石和泥土築造的城牆,在爆炸聲中瑟瑟發抖。

無論是重金購買來的床弩,還是吐穀渾勇士手中的強弓,都射不到三百步之外。所以,守城一方的將士,隻能將腦袋縮在垛口之後,硬扛碎葉軍的狂轟濫炸。

慕容、白、赫連三姓的大薩滿們,將臉上塗滿牛血和白堊,揮舞著骨器和銅鈴,在城內的高台上跳得筋疲力盡,唱得喉嚨出血,然而,他們卻沒請到任何神下凡來幫忙。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城頭上的勇士越來越少,而城內的火頭越來越多。

“張潛是個惡魔,所以諸神也會對他退避三舍!而城外那不停噴吐硝煙和火雷的銅管子,就是是惡魔的法寶。”連日來,類似的謠言,已經傳遍了吐穀渾各地。幾乎是與謠言傳播一樣快的速度,碎葉軍追著吐穀渾百花穀三姓潰兵的腳步,一路逆黃河源而上,連克宛秀、大莫門,武寧數城,將大半個吐穀渾一口吞下。

非但利欲熏心,冒險跑出山外去截殺張潛的吐穀渾慕容、白、赫連三姓的土酋和長老們被打懵了。就連遠在大非領的吐穀渾大王白丹,都被嚇得連夜離開了王城,帶領一眾親信,轉向青海湖以西的廣查“避暑”。

至於“全殲碎葉軍,拿著張潛的腦袋去吐蕃和大唐找貴人領賞”的夢話,自打上個月中旬,在吐穀渾就沒一個人敢再提。

而那張魔頭,可怕之處不僅僅是手裏掌握了連諸神都要退避的“法寶”。他蠱惑人心的手段,也令人想起來就脊背發涼。

湟水畔擊敗三姓四十八部吐穀渾人的截殺之後,他對被俘虜七千多吐穀渾普通兵卒沒做任何報複,並且還派遣隨軍郎中,盡可能地為俘虜們敷藥裹傷。而緊跟著,他就命人在戰場旁邊搭建了一座高台,將被俘的大箭、伯克,王、將軍、侍郎、薩滿等文武官員和神靈的仆從,挨個押上去公開審訊。(注:按照史料,吐穀渾受吐蕃,突厥和漢文化三重影響,既有渠帥,王這種部族官職,也有自封的侍郎,刺史。)

審訊的內容,不是這些吐穀渾貴人們如何膽大包,出兵截殺大唐特進。而是這些吐穀渾貴人們,平素如何利用利欲熏心,與神明的仆從一道互相勾結起來欺男霸女,盤剝本族普通百姓。

最開始,被俘虜的吐穀渾普通兵卒,還是被迫去高台下觀看公審,並且其中絕大多數,都對唐軍的挑撥離間手段,頗為不屑。然而,隨著貴人們的招供,俘虜們就赫然發現,自己以前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是貴人們盤剝過重。

而一些奴隸出身的俘虜,更是赫然發現,自己或者自己父輩之所以失去了最後的財產,從普通牧人變成了貴族們的奴隸,不是對神明不夠虔誠,也絕非做事不夠賣力,而是落入了貴族們聯手做下的圈套。

至於貴族們平素所做的那些搶人妻女,霸占人草場和牛羊,放貸盤剝,以及故意製造冤案奪人產業的醜事,更是一件接一件被暴露了出來,隨即,變成了一團團火苗,燒進俘虜們的心髒。結果,沒等公審全部結束,要求處死貴族們的哭喊聲,已經響徹地。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大唐碎葉軍應被俘虜吐穀渾普通兵卒要求,將那些俘虜的貴族們盡數處死於湟水河畔。大部分被俘虜的吐穀渾兵卒,在大仇得報之後,都果斷主動投效,成為了大唐碎葉軍的輔兵。對於剩下的少量猶豫不決者,張潛也沒有難為他們,分給他們每人五十斤糧食和一把繳獲來的兵器,讓他們各自回家。

緊跟著,張潛的“仁德”和“惡毒”之名,就傳遍了吐穀渾各部。

那些平素被貴族們盤剝過甚,卻不甘心永遠食不果腹的吐穀渾牧人們,對唐軍的到來非但毫不畏懼,甚至心中隱隱帶上了幾分期盼。而那些各部的頭人,薩滿,長老們,則恨得咬牙切齒,將一個又一個邪惡的頭銜和一幢又一幢他們自己做過的惡行,不要錢般加在張潛的頭上。

隻可惜,造謠和汙蔑,阻擋不了唐軍前進的腳步。在吐穀渾輔兵們的帶領下,唐軍沿著黃河源頭一路推進,順順當當地就穿過了赤嶺,殺向了百穀山三姓四十八部的老巢。沿途所有城池堡寨,都是一擊而破。甚至還有一些堡寨,沒等唐軍到來,就被造反的吐穀渾牧奴們自己攻破,所有來不及逃走的貴族、頭人和薩滿,全都被牧奴們踏在了腳下。

對於吐穀渾底層百姓自發的起義行為,張潛舉雙手歡迎。隻要義軍的頭領前來投靠,他就以大唐同平章門下三品的身份,當眾舉薦並委任對方為新的縣令、都尉和刺史。並且宣布,原先吐穀渾貴族名下的牲口、牧場和家財,全由起義者自行處置,唐軍分文不取。

如果義軍希望加入碎葉營,或者舉族內遷,他也毫不猶豫地選擇接納。擇其中青壯者,進入輔兵營,交給教導團的弟兄訓練整頓。老弱和婦孺,則發給糧食、種子和繳獲來的牲畜,由唐軍護送前往甘州安居,正式成為大唐的百姓。

如此一來,唐軍越戰,隊伍的規模越大,一路勢如破竹。

半個月之前,唐軍連克了宛秀、武寧兩城,威逼百穀山。山頂的吐穀渾慕酋長容道奴和白、赫連兩姓的大族長,不敢等死,主動放棄了老巢,退向了白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