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第二百三十四章(1 / 3)

民國八年,公曆1918年月4日,德國與蘇敦啟停戰和談。

此次和談,稱得上一波三折,蘇俄領導層始終沒有協調一致,終還是托洛茨基態度發生變化,才使弗拉基米爾“不能和談便辭職”誓言沒有應驗。蘇俄派出代表前往布列斯特前一,德**隊仍東線發起猛攻,是做做樣子要是真槍真炮不重要,重要是,俄國人終於“服軟”了。

經過一個多星期談判,蘇俄以割讓大片領土,失去大量人口,同時賠償給德國六十億馬克為代價,退出了一戰。

合約上簽字除了談判雙方代表,還有奧匈帝國,土耳其和保加利亞。

合約一經簽訂,俄國失去不隻是領土和人口,還有割讓地區工業礦產,以及沙俄時期修建鐵路。

《布列斯特合約》讓北極熊元氣大傷,但這還不是結束。

占據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華夏軍隊,西西伯利亞活動白軍,以及聚集到塔基楊娜女大公和皇太子身邊保皇黨,都是生蘇維埃政權心腹大患。

白軍和保皇黨華夏軍隊之前。

《布列斯特合約》簽訂之前,托洛茨基就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員職務,任外交委員完全遵照弗拉基米爾意見行事。為了徹底解決內部問題,蘇俄領導層再次表決,認為可以同華夏政府進行談判。既然《布列斯特合約》都簽了,還有什麼不能商量?

布哈林等人態度依舊強硬,托洛茨基也表達了反對意見,基洛夫卻堅定站弗拉基米爾一邊。除了起義倒戈沙皇軍隊,基洛夫領導反抗組織是忠誠於布爾什維克武裝,他意見不容忽視

由於蘇俄並未向華夏正式派遣“外交人員”,華夏還是沙俄時期駐華全權代表庫達攝夫,希望通過談判解決西伯利亞問題,首先要想辦法同華夏聯合政府“建立聯係”才行。

庫達攝夫已經同塔基楊娜女大公和圍繞她身邊保皇黨取得了聯係,正遵照女大公命令,華夏政府沒有取消他公使待遇之前,大努力“抹黑”蘇俄。

可惜取得效果並不“顯著”。

華夏政府看來,甭管沙俄還是蘇俄,都是老毛子。老毛子是什麼樣?凡是經曆過庚子之亂,江東六十四屯和海蘭泡華夏人,全都一清二楚。

蘇俄要求談判一事,華夏政府沒有一口拒絕,展長青親自接待了蘇俄外交人民委員,“談判與否,並非一人能做決定,需遞交國會。”

華夏國會“商討”是否談判,以及該提出什麼條件時,華夏軍隊繼續西伯利亞大步推進。

有了北六省軍隊和西北大兵們打下基礎,後續部隊隻需要扛著界碑繼續行軍。對這些兵哥來,唯一要麵對困難不是俄**隊抵抗,而是對西伯利亞氣候不適應。

北六省和西北大兵已經“鍛煉”出來了,晉軍和冀軍還需要繼續努力。

此時,遠歐洲樓少帥也遇上了一些“麻煩”。

聯軍春季攻勢已經開始,海上一切順利,陸上戰場卻接連受挫,尤其東線停戰之後,德軍可以大量抽-調東線部隊到西線作戰,聯軍對德軍發起進攻同時,給予聯軍有力回擊,並向之前被聯軍占領地區推進。德軍進攻中開始使用裝甲車和坦克,相當具有成效。英軍尚且能夠支撐,部分防區法軍卻有了潰不成軍跡象。

馬恩河和聖米耶爾,德軍推進得尤其迅速,繼續這樣下去,很就會與伊普雷等突出部連成一片,屆時,英法兩軍將有可能失去過去三年中取得所有戰果。

為了延緩德軍推進速度,聯軍決定以華夏軍隊為主力,康布雷發起一場進攻,吸引德軍注意力,以便於聯軍調集援軍。

簡而言之,華夏軍隊吸收火力,英法趁機歇口氣,順便增兵。至於華夏軍隊會有多少死傷,並不英國人和法國人考慮之內,就算華夏人死光了,不是還有美國人嗎?

英法目很明顯,戰術布置也相當“迅速”,完全沒有知會華夏軍隊,就下達了作戰命令。

距離命令下達和發起進攻時間,間隔不到一時間。

樓少帥表情冰冷,馬少帥氣得想揮鞭子。

“這是什麼意思?”

宋武冷冷一笑,“看來,咱們還是被當成了軟柿子。”

“打還是不打?”龍少帥敲了敲桌子,就算保持完整建製,獨立作戰,華夏遠征軍還是要服從“上級”調配。樓少帥隻是華夏遠征軍總指揮,不是聯軍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