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第二百三十一章(3 / 3)

即便有了美國物資,法國人生活依舊沒有多大起色,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須品價格依舊居高不下,與其索取不知是否能買到食物紙鈔,他寧可要這些罐頭。其他當地人選擇也一樣。

物資運到後,後勤部又開始忙了起來,同樣忙碌還有隨軍醫生和醫務兵,己方傷員和一部分德國戰俘都需要治療。之前被俘飛行員也醒了過來,

“我聽不懂德語,也裝成聽不懂英語。”一邊呲牙咧嘴換藥,年輕夥子一邊道:“德國人問我什麼,我都沒!”

夥子胳膊上傷很重,走路也有些問題,不可能再駕駛戰鬥機飛上藍。被紗布包裹臉上,卻依舊露出了笑容。

“我沒想活著,可弟兄們還是把我救出來了。這條命是弟兄們給,我就算不能飛了,也能做地勤,能挖戰壕,能打槍!”

看到這樣笑容,再鐵石心腸漢子,也會眼睛發酸。

成箱食品第一時間被分發到各個部隊,藥品分發了一部分,其餘都集中到“野戰醫院”。

傷員,大部分都這裏接受治療。

另外開辟指揮室內,布置了沙盤和地圖,還有兩部電台,一部專門和國內聯係。

“送來都是好東西。”馬少帥拿起一盒牛肉罐頭,啟開,用匕首挖出一塊,送進嘴裏,略顯粗魯動作,他做起來卻帶著一種豪邁不羈味道,“還有那個睡袋,就是數量少了點。”

龍少帥和宋武也點頭……

樓少帥正要開口,就聽到一陣腳步聲,衛兵通報,潘興將軍來訪。

一聲鈍響,匕首被-插-了桌上,馬少帥哼了一聲,“這美國佬倒是會挑時候。”

龍少帥將桌上匕首拔-下來,遞過去,“總要看看這美國佬來做什麼。”

馬少帥接過,噌一聲,匕首回鞘。

潘興來訪時,正趕上華夏軍隊開飯時間。

自從突進德軍陣地,華夏兵哥們便不分白黑夜掄起鏟子,開始土木作業,不隻將塹壕修得加舒適,也和後方陣地建立了聯係,倒和勃魯西洛夫東線戰場上挖掘隧道有些類似。食物和補給都能及時送到,德軍嚐試進攻幾次,試圖奪回這片陣地,均以失敗告終。

美軍抵達後,華夏軍隊和德軍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樣,都沒有再主動發起進攻。

肉湯香味隨風飄散,對於物資供應緊張德軍來,這種味道是相當誘人。

華夏軍隊占領一塊陣地中,還有兩名德軍戰俘,他們也得到了一份肉湯和被華夏人叫做饅頭食物。無論如何,這都比黑麵包要好上一千倍。

其中一名德軍上士還會簡單華夏語,據稱,這是學自他父親。

“我父親曾華夏工作。”上士接過一支香煙,將他曾對同僚過話,又告訴了麵前華夏軍官,“上戰場之前,家裏還接到了華夏寄來包裹,不過,現可能不會再有了吧?”

華夏軍官沒有回答他“問題”,而是派人將他和另一名俘虜送回了後方陣地。攻擊命令沒有下達之前,華夏軍人會繼續這裏堅守下去。

潘興從樓少帥指揮室離開,沿途看到軍容軍紀,使他對華夏軍隊有了認識,也決心對遠征軍采取加嚴格要求,總而言之,絕對會讓美國牛仔們叫苦不迭。

協約國首腦們為是否繼續擴大康布雷戰果爭吵不休,戰機稍縱即逝,時間都被浪費了無意義上口水仗上。

或許曆史注定了英法必然1918年遭受巨大損失,哪怕一戰整個進程正因華夏軍隊而改變。

與此同時,推翻了臨時政府,掌控政權布爾什維克,開始與德國就停戰問題進行協商。德國人提出條件太苛刻,布爾什維克上層,隻有弗拉基米爾同誌和少數人主張接受對方條件,以布哈林為首左——派卻主張繼續參加世界大戰,之前堅定站弗拉基米爾一方托洛茨基,雖主張停戰,卻堅決不肯接受德國人條件。

接受德國人條件,意味著俄國將失去一百多萬平方公裏領土,還有大量已探明礦藏,對於停止俄國經濟來,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月初中央和地方負責人會議上,基洛夫也沒有將讚成票投給弗拉基米爾。

雖然簽訂停戰協議一事上存爭議,蘇俄全體領導人,卻另一件事上很達成一致,廢除沙皇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欠一切外債!

不管是尼古拉二世還是托洛茨基,不管當初借錢目和用途為何,蘇俄政府一概不承認。

簡言之,光明正大欠賬不還。

李謹言看來,英法等國之所以會大力支持白軍,除了政治形態和國際站隊問題,也和蘇俄這項決議不無關係。

當初沙皇政府欠外債絕不是一筆數目,不還就不還了?

這一點上,李三少就處理得“很好”,哪怕對德國宣戰,也沒打算賴掉當初八千萬馬克,頂多將鈔票換成麵包罷了。

總歸,欠賬還是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