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二百一十九章(3 / 3)

槍聲愈發密集,日本人一邊還擊,一邊朝森林外退去,至於落在陷阱裏的……他們都已經自身難保,哪有餘力去救別人?

可是,在森林外等著他們的,是死神張開的另一張大網。

一個營的華夏士兵突然出現在慌不擇路的日本人麵前,槍聲響起,潑灑下的彈雨,結束了一個又一個生命。

這裏隻有強盜,沒有無辜者,在庫頁島的日本人,幾乎每個人的手上都沾著赫哲人和鄂倫春人的鮮血。

這些華夏士兵的出現讓日本人絕望,拿著槍的日本人還在還擊,有的還抽——出身上的倭刀,大喝著衝了上來。還有一部分人,在槍聲響起後就立刻趴到地上,用日語大聲喊著“投降,饒命”,聰明點的,藏在土石後,不聰明的,直接暴——露-在彈雨中,是死是活隻能聽由命。

同樣的場景不隻發生在川上村,凡是日本人占領聚居的地方,如豐原、真岡,大泊,敷香等地,都出現了華夏士兵,都響起了可怕的槍聲。

這一注定是庫頁島永載史冊的一,也是日本人更加倒黴的一。

北六省軍隊通過赫哲人的幫助登陸庫頁島,在登島之前,還和島上的俄國人進行了交涉,華夏可以允許他們留在庫頁島,並保留所有財產。但是,他們必須接受華夏的管理,軍隊也必須解除武裝,如果不想留在庫頁島,可以自行離去,華夏軍隊不會阻攔。

日本人的前車之鑒,讓這些俄國人不再心存僥幸。通過與國內的電報聯係,他們已經知道現在國內的情況有多糟糕,沙皇的統治已經陷入了困境,繼黑海和波羅的海艦隊水兵起義之後,俄國陸軍內部也出現了不穩,全國各地接連出現罷工和遊-行,光是處理國事和歐洲戰事,就足夠尼古拉二世頭疼的,哪有餘力來關注一個遠東島嶼?

戰略位置再重要,比得過歐洲嗎?

況且,在接連奪回伯力和海參崴之後,華夏軍隊的腳步已經深入東西伯利亞,就算派兵,沙皇也會先考慮大陸上的地盤。

生活在庫頁島北部和中部的俄國人考慮再三,終於答應了華夏提出的條件。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選擇離開,更多的卻都選擇留下,這些人還對沙俄能取得歐戰勝利,卷土重來抱有奢望,但事實會告訴他們,奢望終究隻是奢望,不會有實現的那一。

就這樣,在毫不知情的情況的,日本人被俄國人“出賣”了。

嚴格論起來,俄國同英國共處協約國陣營,而日本與英國締結了條約並對德國宣戰,兩國也算得上是某種意義上的盟友,如今庫頁島上俄國人的所作所為,站在盟友的立場上,的確是一種“背叛”。可考慮到兩國長久以來在庫頁島上的爭奪,背叛要比合作更簡單。

庫頁島南部駐守的日軍也不過一個聯隊和由部分僑民組成的武裝,麵對空中的轟炸,地麵的攻擊,再加上赫哲人與鄂倫春人的偷襲,他們隻撐了不到三。對於日本矬子,北六省軍隊一向沒有留俘虜的習慣,就算僥幸活下來,也回像大連戰俘營裏的那些一樣,被送去邊境挖礦。

西北的馬隊已經證實外蒙和西伯利亞交界處有礦藏的消息,要開礦,可是需要不少人手的。

打掃戰場時,華夏兵哥才發現這群日本矬子“窮”成什麼樣,他們從一個日本軍曹的口袋裏發現了一個飯團,幾乎全是穀糠。

攻占庫頁島南部的消息當日便傳回國內,但卻隔了兩才見報。

在這間隔的兩時間內,從海參崴機場起飛的戰鬥機編隊,到日本長崎去做了一次短途旅行,倒是沒扔炸彈,隻扔了一批傳單,畢竟,樓少帥現在還沒打算和日本“正式”開戰。

此舉險些讓剛組閣的寺內內閣,成為史上最短時間內倒台的內閣,也讓日本人徹底意識到,光有強大的海軍是不夠的,華夏人的飛機完全可以威脅到日本本土的安全!

日本軍部提出,需要大力發展空中力量。

“日本需要飛機,像華夏人一樣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還有防空武器!”

可惜願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日本人看到了空中力量的重要性,卻無法解決一個根本性的難題,錢的問題。

沒錢,別造飛機,連個飛機輪子都造不出來!再向英國人借款嗎?他們還有什麼可以抵押?

有了長崎“空投傳單事件”,在華夏報紙公開宣傳“庫頁島軍事演習勝利完成”的消息時,日本人表現得異常安靜與沉默。

即便海軍宣稱可以在港口的冰凍期結束後給華夏人一個教訓,可連提出這個計劃的人也知道,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宗穀海峽布滿水雷,繞過千島群島,光是燃料就是個大問題,如此大費周章,最終也隻是為了往島上轟幾炮?就算把華夏人趕走,不定也會便宜了俄國人,甚至還會惹來華夏人的飛機報複。

華夏的飛機可以飛到日本本土,連一向以為“糊塗”著稱的大正皇,晚上都開始睡不著覺。

就在日本人左右為難時,俄國宮廷中也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後的寵臣,受到沙皇夫婦信任的“聖人”拉斯普京,被德米特裏大公和尤蘇波夫公爵等人聯手做掉了。

在死前幾個月,拉斯普京曾對沙皇做出最後的預言,而這個看似荒謬的預言,卻將在俄曆十月之後的某一,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