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二百一十九章
十二月初,比曆史上多“支撐”了一個月的大隈內閣倒台,在軍部元老山縣有朋的授意和支持下,原朝鮮總督寺內正毅被召回國內,組建下一屆內閣。雖然寺內在朝鮮的表現引來不少反對之聲,但有山縣有朋的賞識,就足以為他掃清大部分選舉中的障礙。
朝鮮總督由陸軍大將,並於不久前升為伯爵的長穀川好道接任。
原本寺內不需要如此快的“卸任”,隻不過,如今的朝鮮已經成了一塊燙手山芋,能盡快“甩”出去,那是再好不過。
長穀川伯爵接任朝鮮總督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寺內組織的清-繳行動升級,同時下令駐平壤的第十九師團主動對李東道領導的朝鮮救國軍發起攻擊。
“不過是一群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烏合之眾!”
長穀川好道對於救國軍的評價很低,他和寺內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寺內更像一個政客,而他則是個軍人。與其費力去清-繳“嫌疑者”,不如直接朝“源頭”下手。長穀川並非沒想過華夏人的反應,但情勢所逼,他沒有其他選擇。就算他不下令第十九師團進攻朝鮮救國軍,日子也未必好過。
新任總督,總要有所表現。
命令剛一下達,在新義州的北六省第三師就接到了密報。
在送信人離開之後,趙越下令第三師各部集結,隨時準備參加戰鬥。
“少帥就要朝庫頁島下死手了,咱們都得弄出點動靜來。這個新總督著實是‘不錯’,倒是省得讓李東道主動挑事了。”
“師座英明!”
“少拍馬屁,做事去!”
“是!”
傳令兵傻傻一樂,笑出一口白牙,原本板著麵孔的趙大師長,崩不住也樂了。
在長穀川好道計劃吞掉李東道的隊伍時,趙越這隻黃雀也做好了準備。
前者新官上任三把火,還要收拾寺內正毅留下的爛攤子。後者卻是為了給樓少帥進攻庫頁島的計劃打掩護。朝鮮弄出的動靜越大越好,這樣才能轉移日本人更多的注意力。
十二月十日,駐平壤的日軍第十九師團,遵照新任總督長穀川好道的命令,主動對朝鮮救國軍發起了進攻。
事先收到消息,並得到華夏武器援助的朝鮮救國軍,和日本軍隊展開了一場艱苦的鏖戰。雖然救國軍上層爭權不斷,可絕大多數加入這支武裝力量的朝鮮人,都懷抱純粹的救國夢想,發誓要把日本殖民者從朝鮮趕出去。
戰鬥打得很慘烈,雙方都沒有重炮,擲彈筒和少量的七五山炮是唯二的重火力,機槍太過浪費子彈,第十九師團的軍官和士兵都接到命令,子彈要省著用,而朝鮮救國軍的彈藥補給是要花錢的,不節省,數量也有限。在第十九師團的攻勢變得愈發猛烈,衝鋒的隊形密集起來後,李東道才下令所有機槍開火。
必須用更少的子彈,殺傷更多的敵人。這是李東道從日本人那裏學來的,回國頭來被用在了日本人的身上。或許在未來的哪一,朝鮮人會宣稱,這種“戰術”和“戰略思想”是他們發明的,也並非沒有可能。
金正先親自帶著一個團上前線,李東道聞聽消息,立刻招來心腹,在他耳邊低聲了幾句話,心腹點頭,轉身離去。李東道咬了咬牙,他不信,金正先每次都有好運氣!
從戰鬥打響,李東道就深信朝鮮救國軍不會被消滅,因為華夏人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果然,在第十九師團用老式村田把朝鮮救國軍殺得節節敗退時,炮聲響了。
不是七五山炮,也不是擲彈筒,而是10的重炮!
第三師的炮兵營集合了兩門10重炮和四門七五山炮,開始對進攻中的日軍進行炮擊。
原本士氣高漲的日軍頓時被炸得人仰馬翻,長穀川沒想到華夏人會這麼快就行動,但他也有準備,一門從老式巡洋艦上拆下來的艦炮,在炮聲中展開了回擊。
港口封凍,軍艦開不進來,但拆下來的艦炮卻沒問題。
海軍的戰艦開不出海港,老式的巡洋艦也逐漸落伍,與其留在軍港基地發黴,不如為缺少重炮的陸軍做些貢獻。
日軍的炮擊在趙越的意料之外,“大意了。”
輕視敵人,哪怕是再“虛弱”的敵人,也是戰場上的大忌。何況日本矬子還沒真正虛弱到無力還手的份上。
“下令第二炮兵營加入進攻。”
炮兵們也打出了火氣,繼兩門10重炮之後,兩門150榴彈炮也被推了出來,另有一門0重炮,這是北方兵工廠目前為止,造出的最大口徑火炮,剛運到時,趙大師長都看得眼睛發直。
戰場上的主角已經不再是朝鮮救國軍和第十九師團的步兵,而是第三師和第十九師團的炮兵。
炮彈不停的炸響,75口徑的火炮已經退出了攻擊序列,第三師的一門10重炮也被炸毀,加上炮兵的死傷,讓炮兵營的兩個營長心疼得眼睛發紅,在十二月的氣裏,一把甩掉軍裝上衣,推開耳朵已經被震出血的炮兵,親自操控火炮,“日本,我你爺爺!”
此時,兩架華夏戰鬥機出現在空,飛行員還是新兵,剛從北六省空軍軍官學校畢業不久。由於大多數有經驗的飛行員都參加到對庫頁島的轟炸行動中,能增援朝鮮第三師和西伯利亞戍邊軍中的,隻有畢業不久的學員和剛從新兵營中出來的“生瓜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