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下月票,兄弟們手裏有月票不要忘了扔我啊)
無論是限製沈淮在成立之後的淮海國資內部抓權,還是眼下要壓製崔衛平等人借東繞城高速、南灣湖國際博覽園項目建設造勢進逼,組建淮海國資、啟動南灣湖大學科技園建設諸事,都需要徐沛、蔣益彬等人親自推動,也就不需要沈淮去破除最大的阻力。
沈淮在石門住了四天,趕著基金會在保定、廊坊有幾個扶貧公益項目,又趁幾天難得的休假,陪成怡到保定、廊坊住了兩天,順帶考察那邊的經濟發展情況。
保定、廊坊以及清河北部諸縣,雖然緊挨燕京、靜海兩個華北發展最為迅速的直轄市,卻是冀省貧困縣最為集中的地區,雖說處於東部沿海,發展水平有些甚至要比西部最貧困的“三西”地區還要滯後。
改革開放之初,位於環京貧困帶上的冀省三十二縣,跟燕京、靜海的遠郊十五縣發展水平相當,但到今年,環京三十二貧困縣,平均發展水平僅相當於燕京、靜海遠郊十五縣的20,造成整個亞洲都知名的環京貧困帶。
環京貧困帶的成困很複雜,曆史上就因為惡劣的環境、緊缺的水資源,發展一直都相對落後。
改革開放以後,三省市相對獨立發展,要確保燕京、靜海兩直轄市的發展需要,要保證對燕京、靜海的供水跟水源質量,周遭諸縣的資源開發及工業農生產都受到相當大的限製;兼之相鄰區域間巨大的政策性差異,也促成燕京、靜海對周邊的冀省諸縣形成更大的“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空吸效應。
石門、清河這些年來發展滯後,也與此有著極大的關係。
成怡打算每年從基金會拿兩三千萬的資金,投到這些地區,做一些與教育、生態相關的公益項目。
不過,環京貧困帶近三百萬人口的脫貧,不是幾家公益基金會每年投億資金就能解決的,真正的解決渠道,還要打破以往三省市行政區域分割、獨立發展的隔閡,推動環京地區及渤海灣區域合作。
燕京鋼鐵在冀河新區規劃建設千萬噸級的鋼鐵產業基地,可以說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典範,是跨出來的第一步,但這還遠遠不夠。
紀成熙後續將主要推動清河至燕京、靜海的高速公路建設,推動清河至靜海沿海鐵路建設,推動冀河新區與燕京成立更多的聯合產業園區及產業基地,推動更多的央企將產業基地遷往冀河新區;推動冀河港與靜海港的協調發展,推動晉南集團的晉電入冀、入京等工程盡快實施。
而成怡她爸想要在兩三年後順利的坐上冀省省委書記的寶座,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推動冀省製定新的環京及渤海渤的城市、區域及產業發展規劃,將冀南及冀噬能不去參加淮海國資組建的外部推動工作,但有些消息不是他低調就能掩飾的,當然了,馬臻遠這時候刻意強調這點,存意不善,沈淮看了他一眼,溫良無害的一笑,說道:
“南灣湖大學城的規劃工作,一定都是徐城市與各院校在進行,雖然考慮到建設資金的籌建,由省國資來接手建設工作,當前最重要的還是要與各院校成立協調小組去探討細節,省國資這邊沒有能力將所有工作都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