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鄉間有土豪(2 / 2)

何清社看胡學斌這樣子,心裏一樂,暗感沈淮雖然才二十來歲,但禦人的手段真是不弱:胡學斌這種壓給低層、永遠都看不到提拔希望、手裏又確實有些才能的人,性格也難怪古怪,要想他揮鞭子聽使喚,就得適當的捧一捧……

何清社跟褚宜良也熟悉,到包廂裏坐下來,有何清社、郭全在旁邊幫襯,沈淮跟褚宜良也就沒有冷場的機會,話說得熱絡。

沈淮雖然是第一次跟褚宜良打照麵,但對他這個人不陌生。

褚宜良承包經營企業的確有一手,杜建早初甚至還提議任命諸宜良當副鎮長分管工業。褚宜良他自己沒有進體製的心思,謝絕了杜建的邀請,但把他的兒子送進鎮政府。

梅溪鎮畢竟是鄉鎮,格局要小一些,真正能上台麵的人物,也就屈指可數的那麼幾個。除褚宜良之外,還有幾個人,吃相很差,沈淮是懶得與他們打交道。

褚宜良不會第一次的宴請上就直接直入主題,都說起客套,為兒子的工作調動答謝。褚強跟司機負責開車,不喝酒;褚宜良車後備箱隨時裝有兩箱五糧液,捧了一箱進包廂,先打開一瓶,與沈淮、何清社、郭全、胡學斌平分杯中。

何清社在車上跟胡學斌提起過集資建房的事,在酒桌上就當作話題扯起來。

鄉鎮有什麼風吹草動,消息很容易傳開,也不需要特別保密什麼的;再一個真要集資建房,少不了要跟褚宜良這些老板拉些讚助。

既然何清社提到集資建房,沈淮就把他的打算說得更透:“梅溪大橋跟下梅公路,已經嚴重製約梅溪鎮發展了。不管明年能不能劃並到唐閘區去,我們都要自己想辦法,把梅溪大橋跟下梅公路翻建起來……”

何清社點點頭,換作以往,他隻當沈淮是吹大牛。

梅溪河到下梅公路段,水麵很開闊,主橋加上兩邊的引橋,要建一座高等級的公路橋,早前設計的方案,就要一千萬左右。近年來建材等物價漲得厲害,預算還要超過一大載。再加上下梅公路拓寬的工程預算……

就算明年就並入唐閘區,唐閘區財政也都有固定的開銷,不可能寬裕到能拿一下子掏近兩三千萬的餘錢給梅溪鎮拓路建橋。

隻是梅溪橋不重建,對梅溪鎮的發展製約太嚴重了。

六十年代建造的梅溪大橋,經過三十年的風雨,橋麵上已經是坑坑窪窪。關鍵是梅溪大橋早初的設計承載就十分有限,不是說小修小補就能勉強維持的。

由於往渚江南岸平江市的汽渡在唐閘區西南角,梅溪鋼鐵廠的鋼材要走汽渡南運打入平江地區的市場,不能走梅溪大橋,走北麵的梅浦公路大橋,從環城北路繞,要多繞出三十公裏來。

而且與東華市區緊鄰的鄉鎮裏,主幹道還是砂石路的,也就剩下梅溪鎮一家了。

何清社想著沈淮要是能從市裏拉一筆幾百萬造橋資金下來,縣、鎮兩級再湊點,差不多明年還真有可能把梅溪大橋跟下梅公路的事做起來。

建橋拓路是真正造福梅溪的大事,在下梅公路邊上劃塊地搞集資建房,不過是錦上添花……

褚宜良這些個體老板,也無不覺得梅溪鎮的交通是個瓶頸,給他們也帶來極大的不方便。即使知道真要建橋拓路,鎮上肯定會叫他們出點血,但褚宜良寧願出這個血,對企業以後的發展也有利。

建橋拓路的前期工作早就做完了,在九零年時候甚至都籌到上千萬的建設資金,隻是因為市裏要將梅溪鎮劃到唐閘區去,縣裏就直接將這筆資金抽走了。

五個人喝了三瓶五糧液,沈淮跟何清社就都打住不再喝。

禇宜良有意安排換地方娛樂,沈淮自然不會第一次接觸就給禇宜良拉去喝花酒,那也太不顯身份了。

趕巧楊海鵬打電話過來,說他們在渚溪酒店吃過晚飯,帶著熊黛玲跟小黎她們到市裏的時光隧道迪吧去見見世麵,要沈淮趕過去跟他們彙合。

沈淮能猜到是熊黛玲鼓動,他喝了不少酒,想著早點趕回家休息,總也要負責把小黎接回去。沈淮把車鑰匙丟給褚強,讓他送何清社他們先回梅溪鎮。

“沈書記有事,就讓褚強給你當司機唄?”禇宜良說道。

工作與生活是兩個不同的圈子,沈淮還隻是初步讓褚宜良、褚強進入他工作的圈子,不可能這麼容易更進一步。

要是關係這麼容易拉近,隻會顯得他沒有分量,怎麼去贏得別人的尊重?

沈淮拒絕褚強要給他當臨時的“專職司機”,說道:“還跟朋友約好見麵,我打車過去……”跟褚宜良握了握,又親熱的拍了拍何清社、郭全的肩膀,就步行出去打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