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 封王釋兵權(2 / 3)

北魏希望聯合烏孫共同夾擊草原霸主柔然,之後烏孫被柔然數次進攻,戰敗後被迫西遷天山,最後南遷蔥嶺,與塞人同化,不再獨立成國,從中原史籍中消失。

雖然烏孫始終都沒能成為過草原上的霸主,始終隻是個二流的勢力,但是他們與匈奴人一起擊敗月氏後,占據的七河流域,卻是西域最為富饒的一塊地方。

七河流域,也一度是中原漢人王朝在西域的最西邊界線。

因為七大河流彙入夷播海(巴爾喀什湖)而得名,不過其西南的楚河(碎葉河)是例外,沒有彙入湖中,其餘六河依次在湖的東南東北彙入,其中伊麗河更是成為其西麵最大的河口,並形成了一片近萬平方公裏的河口三角洲,沼澤遍布,水網密集,是一片最肥沃的綠洲。

尤其是因為七河都是發源於天山山脈,雪山上的冰雪融化後的雪水往西彙聚,注入了夷播海,因為伊麗河的流量大,還使的夷播海形成了獨特的西淡東鹹的現像。

西部湖水是淡水,東部是鹹水。

整個西域地區,因為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幾大地理版塊。

天山山脈分割南北,金山山脈和昆侖山脈則又是西域的南北兩端界山,在天山又有幾條小山脈再分出了幾個地理單元。

準噶爾盆地、七河流域、費爾幹納盆地、河中地區、吐火羅等。

在這些地區裏,最適合農耕的就是七河流域,七河流域裏農耕條件最好的則又是伊麗河流域,從中上遊的伊麗河穀平原,到入湖口的河口三角洲,這裏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為農耕提供充足的條件。

其次是費爾幹納盆地,其獨特的幾乎封閉形狀的山穀盆地,加上從天山上奔騰而下的雪水,都讓盆地擁有非常好的農耕條件。

而處於藥殺水和烏滸河中上遊地區的河中地區,也因水而富饒了一片片綠洲平原。

七河流域的核心就是伊麗河穀,再加上碎葉河穀,加上夷播海的湖口三角洲平原。

從漢朝到大唐,在西域立足穩固後,都無不例外的會在夷播海東麵的七河流域建立屯墾軍團,因為這裏能提供豐富的糧草。

甚至當年漢武大帝還曾試圖奪取占據費爾幹納盆地這塊寶地的大宛,不惜數次遠征。

表麵理由是汗血寶馬,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地緣政治。

不過七河流域向來也是西域遊牧部族爭奪最激烈的地方,就在於這裏優良的農耕條件,其實也是極佳的牧場。

而在地理條件上來說,越過天山山脈後,七河流域的地形上已經是極適合遊牧民族做戰的河穀平原地帶,沒有了高山深穀的包圍封堵,雖然夷播海東南也有一道自天山山脈向西延伸的山脈,但這條山脈不高,而且有許多適合遊牧民從容通過的山口,缺少分割阻攔的作用。

僅僅算是一條西域的明顯勢力分割線。

而夷播海雖然東西超過千裏,但是湖的西麵,卻是世界最大的丘陵哈薩克丘陵,北接西伯利亞平原,西南為裏海低地和圖蘭低地,東緣多山地。

這裏向來就是遊牧部族的冬季牧場,到了夏季,他們會轉場到藥殺水的中下遊,或者到七河流域的南邊,進入七河流域。

雖然在夷播海的北岸遍布荒漠化戈壁,但他們會往西南繞過戈壁,進入河中地區,然後再往東北繞過卡拉套山(千泉水),進入到七河流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