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安是淩煙閣功臣張公謹之子,馬載是貞觀宰相馬周之子。
其它的要麼就是自己學生,要麼就是自己舊部。
秦琅甚至還把中書省的六位中書舍人和門下省的六位給事中,都跟來濟他們商量後,重新調整,換掉了大部份人,基本上都是自己這一派係的人。
中書舍人和給事中號稱儲相,是非常重要的實權官職,雖隻是五品官,但如許圉師來濟等宰相,都曾經擔任過這個重要的職務。
哪怕是五品官,都一樣能在朝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甚至也是為將來培養宰相,培養自己人做宰相,謀劃更遠的未來。
政事堂樞機郎李守真迅速的抄謄一遍,然後送給秦琅過目。
秦琅對這位堂後官閣老滿意的點頭,然後署上自己名字,蓋上中書門下之印,“好了,可以進呈陛下批複了。”
“順便把我這第四道辭呈,一起送上去。”
該安排的也都安排了,是時候告別了。
再留下去,留來留去又留成仇了。
皇帝見到呈上去的奏章後,很快召秦琅奏對,再次提出挽留,秦琅很認真的告訴皇帝,自己確實要回去了。
“太師想回呂宋也行,不過官職都仍留著。”
秦琅搖頭。
“既然要退,就退的幹淨,沒必要再留著這宰相頭銜,我不在洛陽不做事,留著這宰相之銜做什麼呢,豈不是占著茅坑不拉屎,屍位素餐嘛。”
“不過臣倒是想向聖人討要一個官銜。”
“太師請說,別說一個頭銜,十個都行。”
“臣提議設立南海宣慰使司,以宣慰南洋,安撫海上諸國。”
皇帝連連點頭,“太師這個建議好,便新設南海宣慰使司,衙門治所便設在呂宋舊金山,宣慰南洋,安撫海中諸中,以呂宋國王、呂宋大都督兼南洋宣慰使,如何?”皇帝非常痛快。
這個南洋宣慰司,基本上就是上次秦琅海上會盟的這十國了,整個南洋甚至是東海的倭國也包括在其中。
宣慰司衙門,本質上沒太大權力,跟朝廷的都護府、都督府不同。
但畢竟是朝廷所設的官方正式衙門和官銜,所以秦琅若兼著這個頭銜,以後跟南洋諸國打交道,自然也更方便。
而聰明的皇帝,不是直接給秦琅授南海宣慰使職,而是說由呂宋國王、呂宋大都督、南洋宣慰使,這裏麵實際是表示,這個南洋宣慰使頭銜,以後就世代交給呂宋秦家了,相當於是一個世封之職。
南洋宣慰使司設在呂宋舊金山,這個宣慰使由呂宋大都督兼領。
“臣謝陛下!”秦琅有些意外,真心感謝,這雖隻是個很野雞的官銜,但秦琅卻很重視。
以南洋的局麵,朝廷不可能設一個南洋大都護府,更不可能設大都督府,所以這麼一個宣慰使司比較適合。
本來呂宋跟南洋諸國,是沒有上下統屬關係的,大家都是平等的,秦琅拉著大家結盟,抱團合作。但有了這個宣慰使司,有了這個宣慰使頭銜,以後就明顯不一樣了。
這個中區別,還是很有意思的。
皇帝未必不懂,但對年輕的皇帝來說,現在這些都不是重點,甚至就是秦琅一心想要經營呂宋,對皇帝來說都不是問題。
年輕皇帝麵臨的當務之前,就是要穩固自己的皇位,下一步是考慮如何增加手中的實權,所以遙遠的海外之地呂宋,皇帝不在意。至於更遙遠的什麼南洋諸國,就更懶得理會了。
太師秦琅想要,那就給他好了,換秦琅高興的離開洛陽,那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