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金殿封王(3 / 3)

百官排隊來到貞觀殿前廣場上。

這次便要依朝會班次站班。

貞觀殿雖是大殿,但京師九品以上職事官太多,裏麵根本站不下。

所以三品以上可以站到殿內,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可以站到殿門口的廊下。

至於說六七品的綠袍官,那隻能站到台階上,而八九品的青袍小官,隻能站到廣場上了。

排班站位,一步都不能錯。

因為昨天的一場宮變,已經清洗了韋蕭鄭王等幾家,牽連的也不少,所以上次朔望朝的順序位置,已經有好多空缺了,這次就得臨時補替,又是好一通忙亂。

等到都站班排好,天才真正大亮。

這時突然又來了一隊人馬,披甲執銳,卻不是儀仗隊,而是秦理秦珪兄弟倆個親自帶領宿衛宮中的勤王兵馬,他們過來是再次搜監。

所謂搜監是自魏晉時傳下來的一種製度,所有官員參朝,除了要通籍驗符外,都還要搜監,就是搜身,防止夾帶武器等。

剛才百官已經被嚴格搜過了,但現在秦懷道兄弟倆還是奉命又來搜一次。

任何人朝見天子都不得攜帶武器。

就算是得到皇帝特旨賞賜劍履上殿的元老重臣,也隻能帶木製的劍,稱為象劍。儀仗隊,也基本上用的是木製上漆的武器,稱為班劍。

隻有千牛衛的千牛備身、備身左右等這些人可以持千牛刀、禦器械等,這些人是真正的帶刀、帶箭侍衛。

浩浩數千官員,把殿內殿外都擠的滿滿的。

再次嚴格搜檢過後,居然還真就又搜出幾個違規之人,有人身上帶了小刀子小劍,還有人帶著小錘子,雖然這些東西也不能全算武器,可以算是裝飾,或者是日常使用的小工具。

但依然屬於違規,特別是眼下這個時候。

而其中一人又偏偏還是韋家的姻親,是韋家的女婿,這就更引人聯想。

秦懷道冷眼打量著這個連連稱誤會的小小九品主事,根本不給他解釋的機會,一揮手,把搜出違禁之物的幾人全都拖走。

中間出了這麼個小插曲,朝會仍然如期進行。

太子上殿,臨朝聽政。

但也僅殿中三品以上官員們能看到這位太子殿下,甚至站在殿門口的隔太遠還看不太真切。

一套拜見禮儀下來後。

主要是由翰林學士宣讀詔敕,韋蕭、高護等人謀害天子按律處置,並對他們的同黨予以處置,然後是太子監國攝政,對重要官職的一些人事調整,以及對軍隊的賞賜等等。

當禦史讀到加封秦琅為檢校尚書令、兼知中書門下二省事、平章事,加尊為尚父的時候,殿中不可避免的響起了一片驚呼之聲。

但沒有一人站出來反對。

明知這封賞有些過了,特別是尚書令和尚父,甚至逾越,可沒人吭聲。

有人甚至在想,天子是不是已經死了,隻是太子他們秘不發喪,隻等穩定好局勢,到時再發喪?

秦俊被加封為特進、檢校侍中、檢校北門禁衛諸營、帶兵宿衛宮禁,還加封為太子太保,特賜封為武安郡王,賜食實封三千戶。

殿中一眾紫袍大臣們看著距離太子很近的那個年輕人,三十多歲,這是一步登天了啊。

果然虎父無犬子,昨日之前,又有幾個真正把這位年輕的齊國公放在眼中呢,畢竟大家也隻是敬重其父秦琅和其祖父秦瓊,認為秦俊一個庶出子能封國公,全是靠的父祖之功勳門蔭。

可現在,殿中大臣勳貴們都得承認,以前小瞧了這個年輕人。

雖是秦家庶出,但能殺伐果決,絲毫不比秦琅差,畢竟現在事後來看這場宮變,當時的情況還是比較緊急的,若是一般人,就算能第一時間知曉了宮中發生的事情,隻怕也沒這個膽量敢立即起兵討逆。

更別說,在這麼短的時間裏,不僅做出決定,還能做出上乘的謀劃部署,並且還能僅用了一個多時辰,就已經平定了宮中的逆亂。

這是何等的了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