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清洗(2 / 3)

許敬宗便趁機進諫,說不如恢複先前舊例,政事堂相公們輪流執政事筆,直接一人一天輪值,等太師入朝後,再交由太師專執,主持朝政。

李義府看過李安期寫的詔敕,對太子點頭,“康國公學識淵博,才情過人,這詔敕寫的很好,不用修改,可以直接書詔用印。”

這份屬於草稿,要經監國太子同意後才謄寫為正式內製,用白麻書寫,並加蓋印璽。

李賢卻還是讓許敬宗和秦俊都再看一遍。

這讓李義府稍覺尷尬,但還是麵帶微笑把詔敕草稿遞給了許敬宗。

宣徽院已經被罷撤,幾道詔敕太子便都親自審核畫可。

眼看著天已昏暗,李賢便讓禦膳房進膳食,宰執諸公也都一起用膳食。飯菜倒也相對簡單,分餐,每人四菜一湯。

簡單的飯後,殿中早已經是燈火明亮,太子要繼續與大家挑燈議事。

今天發生的事情太多,但總算還穩定。

現在要做的還是對中樞做出一些調整,同時也要盡快通傳地方軍政文武,以及天下百姓,讓他們及時知曉朝中發生的事情,明白韋氏蕭氏等謀逆作亂並失敗之事。

要盡快安穩人心。

許敬宗今天表現的非常積極,剛才沒能第一個搶先請擁立太子為帝,所以飯後便第一個站出來請下詔廢韋氏皇後之位,還要定罪,並請立秦皇宸妃為後。

李賢稍猶豫了下。

如今他還隻是太子,這個時候廢韋氏,覺得似有不孝之意,畢竟韋氏是皇後,但許敬宗不愧是當了快三十年的宰相,引經據典,反正三寸不爛,說的是頭頭是道。

首先韋氏早就行為不軌,被天子所棄,本來就是要被廢的,秦皇宸妃則賢良淑德本來就是要立為後的。

再者,到時詔敕是以天子的名義頒下,又不是用監國太子令的名義發出,所以不用擔憂這些。

秦俊也出來表態支持,態度明確。

要清洗韋蕭,那就一次到位。

而且此時把韋氏的一些罪行公布出來,也有利於清除韋蕭,給今天的行動多一層法理正義。

母以子貴,子也以母顯。

母子的關係是相互依持的,若是秦氏為皇後,李賢的太子之位自然也就越發的無可挑剔以及安穩。

李義府不甘示弱。

“臣以為本朝後宮之製,原本便是一後四妃九嬪之製,先前聖人增設皇宸妃、皇貴妃,有違製度,如今冊立太子生母為新的六宮之主後,當將皇宸妃和皇貴妃號皆廢去,仍隻留一後四妃九嬪舊製。”

廢韋皇後,廢蕭皇貴妃,鄭德妃、徐賢妃也被李義府請求廢為庶人,理由是鄭德妃和其家人也有參與到這次謀逆當中,而徐賢妃原是聖祖後宮的充容。

反正皇帝躺在那裏跟個廢人一樣,沒有一點動靜。

李義府現在是鐵了心要跟著新太子,至於對他有恩的天子,哪還顧的上,別說天子是不是還能再清醒過來,就算將來真能清醒過來,李義府也不打算給天子再有掌權的機會。

先前他已經帶頭擁立勸進,雖然太子沒同意。

但這也隻是慣例,總得三勸三拒走個過程的,還需要點時間,但他都已經帶頭勸進了,所以他是那個最不希望皇帝清醒過來,更不希望皇帝還能再掌權的人。

他已經沒有退路了,隻能在這條路上走到黑。

秦俊倒是沒有許敬宗和李義府那般積極表現,他立的功勞已經足夠了,這是定策擁立之功,無人可以蓋過。

待到殿中突然安靜下來後,李賢望向表兄。

“秦侍中還有何建議?”

秦俊想了想,“臣建議監國太子殿下降旨,拔國庫錢帛賞賜京畿將士們,對地方府兵、邊疆鎮戍士兵也當給予賞賜。”

“照例還當大赦天下,並賞賜老人、老師、學生。”

李賢點頭,這個很重要。

“今日勤王討逆的忠心將士們,當記功錄勳,加官進階,給予優賞,請樞密院盡快將此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