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元慶那樣脾氣暴躁,跟他爹彌射一樣,他情願在洛陽多享受幾年。
不過對於樞密副使薛仁貴來說,誰又會考慮斛瑟羅的感受和想法呢,站在他的角度來說,西突厥王室雖然已經在內鬥中衰弱,但諸部實力還挺強,尤其是這些年內鬥中,也還崛起了幾個強勢力。
比如突騎施和葛邏祿,都有取代阿史那家族的實力。
突騎施本身在貞觀末劃分都督府時,獲得了兩個都督府的封地,一分為二,兩部各據一府,實力很強,他們又聯合車鼻施和鼠尼施同進退,組起了小聯盟,步真在世時,以大唐郡王、冊封可汗、都護、兼大將軍的這一連串頭銜,都隻能勉強鎮著烏質勒父子。
葛羅祿原隸屬彌射,又有部份隸屬於漠北,本身處於金山南北兩麓,號稱三姓葛羅祿,在貞觀末的劃分中,三姓葛羅祿甚至擁有四個都督府,分屬北庭和漠北。
論實力葛羅祿人不及突騎施。
但因為近二十年的漠北西域的安穩,反倒讓原本分屬東西突厥,夾在中間內訌不已彼此相攻的三姓葛羅祿人恢複了關係,甚至聯係越來越密切,三姓葛羅祿人也就形成了一股地跨金山的不弱勢力。
而突騎施和葛羅祿兩個小聯盟,本身都是不是突厥本部,屬於別部異姓,兩部相鄰,這些年暗裏勾勾搭搭。
因此,薛仁貴認為步真和彌射之死,其實對朝廷來說不是好事,因為彌射和步真雖然不和,但對朝廷十分恭順,甚至他們必須得依靠朝廷的支持才能鎮壓的住手下的這兩大強部。
本來朝廷支持兩人,坐山觀虎鬥,由著他們較量就好,這樣一來,葛羅祿和突騎施上麵有人壓著,都很難壯大。
可偏偏皇帝非要設計除掉步真彌射二人,如此一來,西突厥王族徹底衰敗,再無法壓製諸部,尤其是對突騎施和葛邏祿二部來說。
因此現在突騎施直接就向皇帝請求接任蒙池都護之職,還暗示想接任可汗之位。
本來朝廷還能利用步真、彌射這兩達頭可汗的後人,利用阿史那王室的名望來壓製他們,現在好了,得朝廷自己擼袖子下場幹了。
朝廷若是拒絕,並廢西突厥,撤兩都護府,必然就要引發烏質勒這等野心派的反叛。
薛仁貴於是力主,授封斛瑟羅和元慶繼任兩可汗之位,繼續分統蒙池、昆陵都護,借阿史那王族的身份,來聯合其它幾部,壓製這兩個露頭的強部。
飯要一口口吃。
滅西突厥確實是既定戰略,可也得看時機。
蕭嗣業則認為現在就是時機已至,趁機廢西突厥,罷二都護府,烏質勒敢有非份之想,那就殺雞儆猴,連他一起收拾,到時其它人也就老實了。
突騎施如今主要遊牧在伊麗河至碎葉川一帶,但大唐在這裏經營有伊麗和碎葉兩大軍鎮,僅屯的軍田就有百屯。
大唐邊軍屯田,一屯五千畝,百屯就是五十萬畝地,經曆幾十年時間,唐軍在碎葉和伊麗這兩大富饒平原上,開墾出如此多的軍田,使之兩大軍鎮,完全可以糧食自給自足。
另外兩軍鎮的牧場,也能為軍鎮提供充足的戰馬和役畜、皮肉等。
蕭嗣業認為碎葉與伊麗兩軍鎮的實力,完全可以壓製突騎施,若是他們敢有異心,正好趁勢攻滅,徹底改土歸流。何況,除了碎葉、伊麗兩前出的軍鎮,後方還有北庭的庭、西、伊諸州,又有天山南的安西府焉耆、龜茲諸州。
大唐在西域的實力,可不是貞觀年間可比的。
烏質勒敢有野心,那就是自尋死路,何必畏手畏腳。大唐都有能力遠征西域,與大食在波斯爭雄,甚至還能占據上風,那在天山北打個突厥部落,還怕什麼?
其它幾位執政也各發表意見,基本上兩種意見都有,一時爭持不下。
蕭嗣業向簾後請旨。
殿中一時安靜下來。
皇帝仍然閉著眼睛。
“宅家?”蕭皇貴妃小聲喚道,還以為皇帝睡著了。
皇帝的右手動了動,抬起手指在扶手上敲了敲。
“授裴行儉為安西都督府司馬兼蒙池宣慰經略使,詔王方翼為碎葉軍使兼碎葉城鎮遏使。”
“授來濟為北庭都督府司馬兼昆陵宣慰經略使,詔劉仁軌為伊麗軍使兼伊麗城鎮遏使。”
皇帝睜著眼睛口述。
高護奮筆疾書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