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清君側?(1 / 2)

秦琅點頭,“人口啊,朝廷這些年一直在卡我們移民的脖子,我們也沒有辦法,到如今,呂宋全境的漢人,也不過百萬之數,這遠遠低於我們的預期,我們要控製這麼大的呂宋諸島,起碼也得有五百萬以上的漢人,才算勉強。”

如今呂宋全境,漢移民隻百萬,但土人以及百濟、新羅、高句麗以及扶南、真臘等地販來的奴隸,卻高達三百多萬,漢人在呂宋並不占多數,雖然在秦琅也十分注重這點,還特意通過奴隸置換等手段,把呂宋本地的島蕃大量運出去,換來突厥、鐵勒、高句麗、新羅等諸多種族奴隸,使的漢人才算是成了第一大族,可奴隸和歸附的土人,總量依然是漢人數倍之多,這都是隱患。

“我很高興你還能這麼清醒,這樣,等入秋後,便再由你領十一郎率艦隊去討伐渤泥,好好教訓一下渤泥國王。”

如果能迫渤泥國簽訂一個向呂宋稱臣納貢的條約最好,不能的話也沒關係,想辦法讓他們簽開放港口貿易的通商條約,到時在渤泥灣劃一片地為呂宋租界,建一個如倭國唐津一樣的自由港。

如今呂宋在倭國、林邑都建有租界自由貿易港,為呂宋帶來十分豐厚的利益。

“我明白。”

“若僅簽個通商條約也確實太便宜渤泥人了,婆羅洲東北的山打根灣,這是一個然良港,近些年我們呂宋的商船也多去此貿易,這裏如今也算成了個挺熱鬧的港口,這裏的燕窩、龍蝦、木材都不錯,到時你派兵把山打根給占了,到時就取名燕城。”

雖然暫時還沒餘力去把婆羅洲吞並,但緊鄰呂宋,位置和港灣都這麼優良的山打根,秦琅還是打算先占了再。

這也算是對渤泥敢支持千湖島土人反叛秦家的教訓吧。

“到時我會用心輔佐十一郎的,我盡量讓公子決策。”

“還是得你來主持,他跟著多學就好。”

正話間,八十多歲的魏昶仙氣飄飄的進來。

“三郎,洛陽那邊來的消息,長孫無忌出事了。”

“下詔削無忌太傅及封地食邑,於黔州安置,準一品供給。”

看到這詔令,秦琅眉頭皺眉的更緊了。

終究還是到了這一步嗎?

長孫無忌輔佐當今子十三年,終究也沒換來半分好,反倒落了個身敗名裂的結果。

秦琅歎惜一聲,若是長孫無忌知道今日結果,隻怕當初也會跟自己一樣隱退吧,更不會為李胤費盡心思的興起吳王謀反案和房遺愛謀反案這兩個大案了。

要知道長孫無忌興起的這兩個大案,不僅把封到了海東的李泰給逼死了,也進一步清洗了魏王餘黨,又把吳王李恪、荊王元景,江夏王道宗,以及駙馬李思力、薛萬徹等一個個清洗。

而遺詔輔政的幾位宰相中,張行成、高季輔、杜正倫都已去世。

李績轉任樞密使,這些年一直在外征戰,一開始打高句麗,後來又南下打新羅,再平百濟,緊接著唐朝又跟奚契鬧翻,因為李胤在花了十年時間終於平定朝鮮半島後,便罷廢了耽羅和伽倻二國,改土歸流,兩國本就是大唐扶立的,實力弱,哪跟跟新羅他們一樣反抗大唐,況且新羅他們三國如今不也滅亡了。

兩國接受改土歸流後,李胤也算是信心爆棚,雖然海東戰爭打了十年,大唐也因此傷了些元氣,但李胤依然認為自己也算建立了赫赫武功。

所以他不但沒聽從宰相們建議休養生息,還馬上又盯了奚、契。理由是大唐開拓了遼東、朝鮮後,在東邊有一塊巨大的領土,可因為奚和契丹兩部卡在遼西和幽州之間,使的大唐的關外之地,隻能通過狹長的遼西走廓。

遼東朝鮮這麼幾千裏地,與中原相連的地帶太過狹,有十分嚴重的戰略隱患,就猶如西域與河西走廊一樣,吐穀渾占據青海,那麼大唐開拓西域就不安全,所以貞觀中大唐幾次向吐穀渾開戰,最終滅掉吐穀渾,才有了後來西域的繁盛和安全。

所以李胤認為,奚和契丹必須拿下,否則如鯁在喉,十分難受。

李胤向奚契下了改土歸流的詔令。

奚契兩國曾經是突厥弟,後來歸附中原,這些年以羈縻都督府的形式存在著,因為緊鄰中原,這些年沒打仗,中原興盛,奚契兩國也享受到了不少紅利,日子過的挺紅火。

對大唐也就還算比較恭順。

可一旦大唐要改土歸流,這可就觸及命根子了,自然不許。

於是乎,燕山邊塞再起烽煙,乒乒乓乓的就打了起來。

李績做為軍方一把手,在這件事情上,其實態度也是支持改土歸流的,理由當然也是奚契兩部繼續羈縻存在,嚴重威脅到遼東和朝鮮的安全,畢竟朝廷用了這麼多年時間才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