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皇權戰爭(2 / 2)

隨著秦家軍隊越打越強,如今土人已經很難再對抗秦家軍隊,越來越多的土人開始向秦家投降歸附。

對於這些土人,秦琅給出的處置方案還算溫和,主動歸附的清量田地,改土歸流,頒布新的律法稅令,歸附土人承擔漢移民一樣的稅賦外,還需要抽調青壯組成保甲以及團練,協助呂宋軍隊圍剿頑抗土人。

六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孩子,都要送到呂宋本島,在那裏入校讀書,采取寄宿製,分配到學校旁邊的漢移民家中寄宿。

而頑抗被攻破征服的村社,就算再投降可也不會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對這些抵抗而被征服的村社,秦家采取的就是先把上層的達圖、戰士階層全都沒為奴隸,然後剩下的納貢者、奴隸階層,將他們先分送到各個秦家莊園或呂宋官莊,分配到各莊園進行為期三年的教導和勞作。

在這三年間,他們要學習漢語,也學習更先進的耕作等技術,三年滿,表現良好者則可遷移到新的地方,建立新的屯莊,授分田地,成為正式的呂宋編戶。

這些新的土人村莊,基本上隻保留了過去的家庭單位,與原先的村社完全打亂,經過三年培訓勞改後,也就不大用再擔心控製不住。

呂宋秦家緩慢卻又堅定的不斷征服土人,新征服的土地上,遷移來漢民,也不斷分封來騎士們。

鼓聲陣陣。

無數條龍舟在寬闊的金沙江水麵上疾馳競速,這些龍舟上立著旗幟,上麵寫著他們的出處,比如某州某縣某鄉,或是某村,又或是某都、某旅,又或是某礦,某商行。

甚至這些旗幟上都還有商號或商品的名字,聰明的商人早知道廣告的效力,所以對於能夠進入決賽的這些龍舟都出錢讚助。

“聽說聖人新設樞密院,要跟政事堂對掌文武二柄,引的長孫太傅等相公集體向聖人辭職呢。”

秦琅卻隻是嗬嗬一笑。

長孫無忌若以為靠辭職就能嚇到李胤,那是太小瞧李胤了。

“誰知道聖人一麵受相公們的辭呈,一麵卻又下了道內製,說為了更好的協調國家財政收支,以求財利歸於朝廷,所以要集中財權,故財權盡皆於轉運司,轉運司下設鹽鐵、度支、戶部三使司,各設一副使統領,三司下各設五個局,共轄十五局。”

秦琅咋舌,他覺得李胤的記性是真的不錯,這明明是很久以前,他在東宮跟年少太子曾提過的曆史上北宋時的一些製度,當時也隻是順嘴講到這塊,好對比下大唐的三省六部製,沒想到李胤居然一直記的,如今還推出實行了。

皇帝加強轉運司的權力,實際上就是把原本戶部、太府寺、少府監、轉運司等各財稅相關部門的權力都奪了。

度支司,掌天下財賦,戶部司,掌天下戶口,賦稅之籍,茶酒專賣等。鹽鐵司,掌天下山澤之貨,關市河渠軍器之事,礦課鹽鐵等,甚至還管製造軍器等。

可以說,這新的轉運司不愧為計相之名,實際上不僅是奪戶部、太府寺、太府監等之權,甚至還奪了工部等許多朝廷部門的權力。

明麵上李胤說東西二府對掌文武二柄,實際上,李胤先把軍事之權從宰相們手裏奪走,劃到樞密院,然後轉頭又從政事堂裏拆分出財稅之權,交給了轉運司。

因此,實際上現在朝廷格局就是政事堂、樞密院和轉運司這麼個新的三分格局,政事堂這個原本最高中樞決策機構,現在既管不了軍事,也管不了財政。

這樣的政事堂,實際權力已經是大大削弱了。

李胤的理由倒也挺合理的,財權歸一,有利於國家統籌,但這掩蓋不了他就是要進一步削弱相權的本質,轉運司和樞密院不再歸宰相管,但仍歸皇帝管啊。

相權進一步削弱,皇權卻進一步提升了。

這還真是李胤的性格啊。

就算是李世民當皇帝,若是大臣們反對激烈,他也很少會強行上馬,肯定要搞迂回甚至暫時妥協的,可李胤呢,偏偏軟硬不吃。

“轉運使還是賈潤甫嗎?”

“嗯,轉運使仍是三郎你阿舅賈潤甫,鹽鐵副使是李思行,度支副使是唐儉,戶部副使是許世緒。”

秦琅聽到這三位副使的名字,不由的眉頭稍皺了一下。

魏昶笑道,“這三人皆是高祖武德元年稱帝後所授封的太原元謀功臣,當年封了十七個,如今所剩也無幾了,倒是都被當今尋了來。”

李淵的太原元從功臣,以裴寂劉文靜柴紹長孫順德劉弘基武士彠等為主,都是李淵的心腹,李世民宮變奪位後,基本上都坐了冷板凳。如今還剩下幾個,也是在貞觀朝一直不受重用的。

想不到李胤卻把他們任為轉運司的三位副使,這年輕的皇帝確實有想法。

按這勢頭看,朝堂上接下來估計會更加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