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恭聽聖訓(2 / 3)

“這一戰早就要打了!”

李淵看著兒子此時那副自信從容的樣子,仿佛看到了六月初四日前夜他在秦王府與麾下心腹們商議發動玄武門兵變時的那份自信,都是謀劃許久,都是自信無比。

他長長的歎了聲氣。

“你真認為大唐現在的實力,可以擊敗頡利?你沒想過,就算能擊敗頡利,但大唐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為什麼一定要打,為什麼要現在打?”

李淵不是沒有厭惡過突厥的貪婪,不是沒計劃過要打,但李淵這些年也跟突厥打過,可每次都控製的很好,把戰爭控製在一個很的範圍內,使的與突厥從沒有徹底的撕破臉皮。

李淵並不懼突厥,他隻是一直在衡量著整個下的局勢,很清楚哪裏該先打,哪裏該後打,什麼時候該大打,什麼時候該隱忍退讓。

一味的打打殺殺,絕不是上策。

正如隋末之時,起兵最早的不是他李淵,曾經勢力最強的也不是他李淵,但他李淵最終卻坐了下。

這就在於他善於把握時機,沒有急急的扯旗造反,而是選擇了一個成熟的時機方才舉旗起兵,而且他也沒有如其它反王一樣,以起兵之地為大本營,他沒固守太原,而是起兵之後迅速集結力量一路打進關中去,以長安為大本營,然後爭霸下。

起兵之初,李淵甚至主動的派使者去與突厥結盟,既省去後背之憂,又能借得一支助力。

李淵看重大局,注重平衡,精於取舍。

若沒有六月初四之變,若他依然還是這下主人,那他現在就絕不會跟頡利打這場仗,更不會放頡利深入長安,他會派兵嚴防死守邊境,攔截突厥大軍,就算邊地會打上幾場惡戰,但也絕不能讓頡利的大軍來到長安城下。

李世民看到父親眼裏的那抹意味。

不服氣的道,“兒臣知道父親心中憂慮,也記得父親曾經的教誨,父親常下可馬上取,但卻不可馬上治。父親常前朝皇帝楊廣,大業之前南征北討,立下過赫赫戰功,即位後卻窮兵黷武,討流球征林邑平青海滅伊吾,再三征高句麗,最終社稷崩壞身死國滅。父親所的這些,兒臣牢記在心。”

“其實這樣的話,還有兩個人也對兒臣過。”

“還有誰跟你過這些,可你也未必聽進去了。”李淵道。

“一個是魏征,原來建成的太子冼馬,一個是秦琅,父親先前已經見過了。”

“魏征能出這話我不稀奇,這人善諫,嘴皮子厲害,我先前調他去東宮,也是想讓建成多聽聽他的勸諫,不過你叔寶兒子也跟你過這話,我倒有些意外了。昨日那子來我這,獻六弦琴獻麻將,哄的我倒是挺開心的,我原本以為這子隻是個喜歡玩樂的幸臣呢。”

“父親那就是看走眼了,秦三郎雖年輕,但卻是個有大本事的人,就如父親看錯了我一樣。”

李淵冷笑兩聲。

“朕確實看錯了你,怎麼也料不到你子居然是個弑兄殺弟囚禁父親之人。”

李世民長長深吸了一口氣,“父親,世民或許不是一個好兒子,不是一個好弟弟,不是一個好兄長,但世民定會是個濟世安民的好皇帝。我希望父親能夠親見眼證到這一切,能夠見證兒子是如何統率大軍把不可一世的頡利擊敗,如何把梁師都這樣的反王平定,是如何混一宇內,征平四海,世民不但要馬上平下,還要下馬開太平,父親常開皇之時是盛世,大業前半朝也是盛世,兒臣會比他們做的更好,大唐立國九年,武德九年,父親開創國家,草創製度,一統下,於下有大功,兒臣都會讓史家記錄下來,但是兒臣將會做的比父親更好,要比開皇大業更好!”

李淵哈哈大笑兩聲。

“你倒真是豪氣幹雲啊,隻不過你知道朕現在聽你這些想到了誰嗎?楊廣,昏君楊廣,當年楊廣做晉王做太子時,比你現在強的多,他繼位後,在征高句麗前,更是讓下人都誤以為這是個比楊堅更了得的偉大皇帝,當時甚至有人稱他超秦皇邁漢武,可最終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