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七五 何以為王(1 / 3)

除了留下城防駐軍,趙寧跟王師厚分別後,率領鄆州軍主力回到鄆州。

軍功冊報上朝廷,很快就核算完畢,沒有絲毫克扣。

隨後,禮部的人到了鄆州,催促趙寧趕緊回金陵,朝廷已經準備好了大典,日子都定下來了,既給他慶功,也正式冊封他為唐州郡王。

前者是為了安定、振奮下人心,後者是彰顯朝廷絕不虧待有功之士。

趙寧沒有啟程,大戰方歇,軍中事務繁雜,各地駐軍的分派需要調整,此事幹係深遠,趙寧必須親自辦定。

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子使者到了鄆州,對鄆州將士論功行賞,本來軍功卓著者都要回京麵聖的,考慮到中原還在激戰,路途不靖,便暫時罷了。

論功行賞自然是件大事,三軍上下無不興奮。

但這種興奮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將士們加官進爵,按照朝廷的意思,一大批將校,就要去別的藩鎮任職。

上到陳奕、賀平、耿安國這種上將,下到一營都指揮使這種中堅力量,一百多人要離開鄆州軍,而他們的位置,卻要被朝廷委派的人接替。

消息一出,全軍嘩然。

子使者的理由正當而又無懈可擊:朝廷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鄆州軍戰力強橫,獨步大齊,軍中將校,都是國之棟梁,每一個都可堪大任。

而現如今,除了河東軍、汴梁軍,百餘萬大齊軍隊的戰力,比之北胡大軍仍有明顯差距。

為了提升這些軍隊的戰力,才必須重用鄆州軍中的驍將,去幫助那些節度使訓練、整肅麾下軍隊,提升他們的戰力,之後再帶領麾下部曲沙場建功、報效國家。

一軍強,不是大齊軍力之強;各軍都強,大齊整體軍力才是真強。

而“重用”二字也並不虛。

子使者來了鄆州,不折不扣的論功行賞,給將士們加官進爵之餘,調派鄆州軍將校去別鎮任職時,都是拔擢一級任用。

譬如一營副將,去了別鎮就是一營主將,官品相應提升;其中最為顯赫的,當屬有破兗州頭功的賀平,直接就被任命為節度使了。

在如此光明顯赫的個人前途麵前,誰又能不動心?

再者,鄆州始終沒有建立藩鎮,朝廷也沒有給趙寧節度使的權位,整個鄆州軍,本就是戰時臨時序列,大總管也是臨時職位。

鄆州軍並非一個長久不變的整體,早晚是要散的。

正常情況下,鄆州軍將校沒有道理不服從朝廷安排,就算趙寧提點過他們的修為,對他們恩情不俗。

趙寧也無法強留他們,沒有名分不,也不能這樣做。毀人前程猶如殺人父母,強行留人隻會引起大家的不滿,甚至是記恨。

可鄆州軍中的骨幹將校,並不是正常人。

他們大多是一品樓、長河船行的修行者。

是趙寧的人。

大堂裏,陳奕不無急切的向趙寧進言:“公子,朝廷此舉,無異於釜底抽薪,是要將公子逼上絕路!

“今日分走了軍中將校,明日就會拆散鄆州軍,將士們或者分別建立藩鎮,或者被分別劃歸其他節度使!

“皇朝近兩百萬大軍,除了皇後的扈從軍、子的元從禁軍,哪一軍不是由節度使統轄?

“朝廷一直拖著不肯給公子節度使之位也就罷了,現在還要拆散公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至銳強軍,這不是毀公子的心血嗎?

“無論如何,我們絕對不能讓朝廷此舉得逞,公子隻管怎麼辦,屬下敢保證,眼下的鄆州軍,我們絕對能夠掌控住!”

作為趙寧的心腹,朝廷是怎麼對待趙寧的,皇帝又如何猜忌趙氏,陳奕心裏一清二楚。

跟了趙寧這麼久,他也已經知道,打壓世家中央集權,是宋治的既定國策,沒有更該的可能,所以趙氏跟宋治的矛盾,國戰後還會存在。

陳奕這話出口後,堂中的那些趙寧心腹上將,包括方墨淵在內,都同時出聲附和,請趙寧早作決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