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六一 一線光明(3)(3 / 3)

“我中原皇朝能夠威震四海,令萬邦臣服朝覲,是因為先賢有傲視下的實力,在他們的教化下,中原人才輩出,千年積澱,底蘊深厚,豪傑遍地。

“北胡要出現這麼多修行者,出現這麼多王極境,非得元可汗是縱之才不可!惟其如此,他才能改良、創造出頂尖功法,將麾下驍勇的境界提上去!”

言及於此,韓昭起身拜伏在地,嗓音充滿悲愴、心痛、無奈:

“陛下,元可汗的實力,隻怕遠超我們之前的預料,王極境後期隻是底線。若是臣所料不差,隻怕對方是有史以來,草原上第一個人境,請陛下明察!”

宋治怔怔坐在那裏,好半響不出一個字來。

聖人出,四方平。

中原人傑地靈,所以有無數先賢,靠著他們的遺澤——修行功法、十大奇兵,車載鬥量的正道學、各類典籍,汗牛充棟的百科著述,流傳下的手工技藝等等——中原皇朝一直是下最有實力的皇朝。

可中原不見聖人已經久矣。

近千年來,人境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少,大齊在開朝一代隕落後,莫再無人境,趙玄極之前,連個王極境後期都沒有。

若是草原出了聖人般的人物,中原皇朝無疑危在旦夕。

若使草原人占據了中原,草原之主成為了中原皇帝,統治了神州大地,宋治等人有何顏麵去見列祖列宗?

子孫不肖。

子孫不肖至此,讓聖人心血崩壞至此,令先賢蒙羞受辱至此,隻怕不能稱之為人。

“都督起來吧。”

宋治起身離座,來到韓昭麵前,親手將他扶起。

從未有哪一刻,他像現在這樣,感受到如此深刻的無力與痛苦。

也從未有哪一刻,他像現在這樣,感受到肩頭擔子的幹係之大。

身為帝王,最不能接受的東西,不是黎民受苦、吏治不靖,而是丟了九五之位。統治階層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就像普通人保護自己的房子財富,不管做什麼,都是不會有任何道德負擔的。

作為下最有權力的人,整個國家都是宋治的,為了確保皇位不受到任何威脅,加強中央集權,剔除下對皇位有威脅的一切存在,誰也阻擋不了。

隻要能達到宋氏江山永固的目的,不被皇朝內部的其他人取代,在這個過程中多一些受苦的百姓,死一些不重要的平民,並不算怎麼要緊的事。

下何時不死人呢?

下何時沒有人受苦呢?

但要是中原皇朝、祖宗基業,讓異族給占了去,宋治就不僅是宋氏的罪人,無顏麵見列祖列宗,更是會成為所有漢人的罪人,遺留百世,被所有漢人唾罵萬年!

這份罪責,宋治自忖擔當不起。

“要出人傑,必須地靈,中原皇朝能有無數聖人先賢,是大好河山熏陶出來的,草原貧瘠荒蕪之地,斷然不會有聖人現世,元可汗不會有那麼可怕。”

扶起韓昭,宋治臉上已經沒有灰敗之色,這句話也得格外有底氣,充滿自信與不容置疑的意味。

“陛下所言甚是,臣方才也是憂心國戰大局,妄言了,請陛下恕罪。”韓昭認真作答,表示自己絕對沒有懷疑宋治這個論斷。

宋治必須有這個論斷,韓昭也必須同意這個論斷。

要是讓朝野上下都知道,元可汗是那麼可怕的人,連皇帝與副大都督都忌憚不已,拿對方沒什麼辦法,民心士氣就會大大受挫。

這個時候,無論內心對北胡如何重視,宋治與韓昭都必須統一思想統一口徑,仍舊叫元部族胡子、蠻子這種輕蔑的稱呼,如此,才好讓大齊軍民繼續保持對北胡的心理優越感。

在這份心理優越感下,大家才不會覺得北胡不可戰勝,才會堅信最後的勝利會屬於自己,才能奮勇殺敵、寧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