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麵沉如水,赤紅的雙眸遠遠盯著達旦太子,臉上的恨意與敵意,就像是麵對殺父仇人。他知道他回來的終究是晚了,又或者說,達旦太子的行動太快了。
與此同時,巴圖再清楚不過的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絕境,而且沒有時間多想,更沒有時間去謀劃,如果他現在不交出兵權,他就是逆臣賊子!
而如果他交出兵權,達旦太子絕不會顧念什麼兄弟之情,讓他有個好下場,他唯一的結果,就是被對方秋後算賬,很快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事到臨頭,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巴圖沒有等達旦太子說第二番話,噌的一聲抽出佩刀,以王極境的修為,將自己飽含悲憤的聲音,傳遍四方:
“太子弑父篡位,證據確鑿,罪不容誅!勇士們,隨我誅殺逆賊,為大汗複仇!”
言罷,巴圖一馬當先衝了出去。
他的話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得人心,他身後的戰士,是否對他有信心,是否願意跟他並肩作戰。
而顯然,至少巴圖身後這三萬嫡係,執行他的軍令都沒有任何猶豫。
三萬精騎,呈進攻陣型,撲向了王庭扈從軍!
達旦太子霎時麵如土色,他怎麼都沒想到,巴圖竟然膽大包天到這種程度,會完全無視他這個新可汗的權威,而且下達進攻命令是這樣果斷,連猶豫都沒有。
這一刻達旦太子意識到,或許今日這樣的場景,巴圖早就想過了!
巴圖早就打算聚眾反叛,跟他決一死戰!
達旦太子連忙回撤,脫離陣前危險地帶,在第一時間保全自身,然後下令大軍迎戰,誅殺叛賊。
......
這場戰鬥,在巴圖一馬當先衝出,而達旦太子率先後撤時,勝負就已經注定。
不過一個時辰,王庭扈從軍就被殺得大敗,就地投降者有之,四散潰逃者有之,臨陣倒戈者有之。
到了這個份上,達旦太子本已到了窮途末路。
但身為太子,他身邊不乏臂膀,譬如那個半百老者,就早早調集了自己的部族軍,跟太子的部族軍。他們沒有及時趕到王庭,卻在太子逃亡的半路,接應到了他。於是,達旦太子帶著這支生力軍,趁巴圖立足未穩之際,反攻王庭。
又是一場血戰。
雙方打到天黑,兩敗俱傷,各自收兵,準備次日再戰。與此同時,他們各自派出人手,火速召集羽翼、部曲,集中力量趕赴王庭。
直到這時,達旦太子才知道,他安插在巴圖麾下的心腹人手,在巴圖帶領三萬精騎趕回王庭之前,就盡數被巴圖殺了!
達旦太子到底是繼承了可汗之位,各個部落多少還是擁護他,所以聽令者不少。數日間,聚集到王庭的軍隊達到十幾萬,他們雖然同為達旦部族人,但各為其主,所以兵戎相見時沒誰手下留情。
兩軍為了可汗之位,殺得橫屍邊地、血流漂櫓。
最終,巴圖靠著自己超過太子的威望,與自己操練數年的精銳大軍,成功戰勝了達旦太子。
最後一戰後,達旦太子隻帶了數百修行者,勉強逃出戰場。
巴圖沒有放過他的打算,派遣了精銳修行者追擊。
......
眼看著旭日從地平線盡頭升起,四野的黑暗被橘紅的光芒驅散,奔逃一整夜的達旦太子,在發現視野中沒有追兵後,終於支撐不住,下令隊伍暫時休息。
達旦太子滿心淒苦,對著朝陽忍不住落淚。
這一夜,讓他想起了乾符七年,跟趙寧一起從小葉部逃亡的經曆。
隻不過,彼時的情況雖然艱險,脫困後他仍然是達旦太子,前程猶在。而如今,他已經失去了所有,接下來都不知道該去哪裏,能不能保住性命。
身邊的這幾百名修行者,都是一副垂頭喪氣,滿麵絕望的模樣,活脫脫一群喪家之犬。達旦太子在觀察過一圈後,忽然心中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