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周景再一次帶隊進攻,不幸身體兩處負傷,被人從主峰扶下來。
19日,山上的槍聲漸漸停了。在前營指揮部焦急等待的周景,收到龍文章的報告:“我們勝利了!”
他頓時鬆了一口氣,靠在牆壁上,沙啞的聲音從他口中傳來:“給司令部發報,我們勝利了,鬆山拿下了。”
後續在打掃鬆山戰場的時候,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日軍將坦克半埋在山體中,周圍加上掩體,組成堅固的防禦支撐點。
日軍使用的坦克原來是中國軍隊的裝備。4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期間,遭遇英國的種種懷疑和刁難。
英方在中國軍方後勤、情報等方麵設置阻力,使得中國軍隊第00師的-6戰車被阻滯在臘戌,一直不能運往前方。
因此,在同古會戰中,戴安瀾隻能將裝甲師改作步兵師,與日軍拚戰。
最終,這批沒有來得及上戰場的坦克,在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征緬撤退時不能運回國內,隻能破壞掉動力裝置後丟棄在鬆山到鎮安之間的公路上。
日軍發現這批坦克之後,加以利用,又成了反擊遠征軍的武器。
在日軍駐紮的洞穴中,遠征軍士兵還發現許多日軍的屍體。
他們不是死於槍炮,全部是喝升汞水死去的。
在一堆日軍屍體中,還發現了三個女人的屍體,應該是日軍中的“慰安婦”。
0日,大批部隊和後勤輸重,轟隆隆地通過滇緬公路開往龍陵。
9月1日,騰衝傳來勝利的消息,怒江地區的遠征軍左右兩翼連成一片,合力向龍陵攻擊當地日軍。
日軍無法支撐,迅速潰敗,逃亡緬甸境內。
鬆山血戰曆時兩個半月,從6月4日開始,到8月19日官方宣布克複鬆山為止,遠征軍付出了巨大代價。
不久,日本廣播中播放了日本皇頒布的詔書:鬆山皇軍將士全體玉碎,舉國哀悼。
鬆山戰役是中國軍隊第二場成功的攻堅戰,在亞洲戰場上,日軍第1次被全殲。
日軍中有一人化裝突圍,被偵察營發現擊斃。這名化裝突圍的日軍是一名姓木下的中尉。
他受金光惠次郎所托,完成一個任務——突出重圍,代表拉孟守備隊守軍向上級彙報戰鬥經過,陳帝有功將士事跡記錄簿,並將日軍遺書、日記、信件轉交其家屬。
然而他這一項任務,隨著他被擊斃,也宣告失敗了。
遠征軍官兵陣亡四千餘人,日軍無一人投降,被俘。
中日雙方陣亡人數比接近:1,除了陣亡者,遠征軍傷者也有七千餘人。
海正衝團有000人,打下主峰下山時,僅剩400多人。
迷龍的團門山一仗打完沒有補充,所以開戰前有兩千兩百人,等戰爭結束後,隻剩千餘人。
鬆山的許多陣地都經過多次爭奪,中國軍隊多次進攻,同日軍反複爭奪,付出無數戰士的鮮血和生命。
洪紹坤當年擔任昆明防守司令部的訓練教官,鬆山戰役結束後他奉命和幾個參謀,到前線清點繳獲的軍用物資。
他們的汽車還沒有到目的地,就聞到空氣中彌漫著濃烈刺鼻的臭味。
沿著大埡口部隊進攻的路線行進,他們被沿路見到的慘狀震驚。
幾乎是走一路哭一路,他們眼目所見:“第一是屍體,第二是屍體,第三還是屍體”。
沿途到處是被炸飛的人頭、手腳、大腿,一些屍體保存得比較完整,還能看到臨死時候保持的姿態。
屍臭味夾雜著火藥硝煙,和東西被燒焦的味道。
有些官兵在屍體堆中走來走去,像是在尋找著什麼。
走得近了,才發現他們是在收集槍支。偶爾他們會拍一拍死者,希冀能夠發現還活著的人。
在鬆山大埡口,洪紹坤住了一個多星期。在那裏的每一,他都聽到推土機的聲音。
用人力挖坑已經不足以埋葬士的屍體,所以工兵部隊開來了推土機。
他們用推土機把成堆的屍體,推到挖好的壕或者然的凹地裏。
這些屍體沒有名字,就那麼被埋葬了。沒人去辨認遺體的身份,屍堆裏偶爾會發出呻吟,或者出現蠕動的跡象,推土機就停下來。
於是有人跑過去扒拉開屍堆,尋找活著的人,將他拉出來。
據當年西南運輸署的一位司機回憶,他在滇緬公路開車,途中經過鬆山,還沒有到鬆山,在惠通橋附近就必須戴上口罩,用來遮擋鬆山的屍臭。
那時候的車隊甚至不敢在夜間經過鬆山,因為害怕聽到毛骨悚然的聲音。
據夜裏鬆山上會傳來陣陣叫聲,哭聲和歌聲。有的聽起來是中國人的聲音,也有的聽起來像是日本人的聲音。
公路兩旁有爛碉堡,爛坦克,爛槍炮,還有各種彈殼,鋼盔,軍衣……
勝利,也是一場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