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山以西,三團的戰士們埋頭修補陣地,防止可能來臨的反撲。
二線陣地指揮所,劉興漢在觀察這片陌生的山河。陡峭的山勢,蔥鬱的植被。
當他來到第9師時,他就從師長口中得知了他們未來的頭號目標,占領門山。
然而這個目標等了快兩年,才有實現的機會。
打到這兒占領了門山西側棱線,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也終於有時間可以停下來,看看這片陌生的山河了。
“興漢,看什麼呢?”
劉興漢看得興致勃勃,連方一鳴什麼時候到了都不知道。
他放下望遠鏡,“師座,我在看門山,這大好的河山讓日本占去了,那是我輩軍人的恥辱。
好在,我們現在要收複失地了,總算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接受過愛國教育的軍人,對於收複失地看得很重,因為那不但代表著雪恥,還代表著軍人的榮譽。
這是一般的勝利,所無法給予的。
遙指山巒,方一鳴道:“收複失地,快了,馬上就是。
一團和二團已經占領了日軍正麵的兩道防線,部分防線已經跟我軍接壤。
後勤渡江運送的炸藥,攻堅隊,加農炮也都到位了。
師長給我們這次行動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代號,叫做打地鼠。
興漢,有沒有興趣打地鼠啊!”
“當然,我們占據棱線,不就是為了打地鼠的嗎!”劉興漢。??
龍文章提出日軍在反斜麵構築了兩道工事時,周景就曾經讓指揮部的人做討論,該如何對付反斜麵的敵人。
眾人眾紛紜,有人用曲射火炮攻擊,也可以呼叫轟炸機進行折回轟炸。
然而沒有具體的坐標,僅憑以上的想法想取得成功,需要的彈藥是一個大的數字,就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也無法滿足。
劉興漢就曾提議,用常規的,攻擊山頭陣地的,迂回包抄法。
迂回包抄法,是攻擊山頭陣地的一種策略,譬如敵人在兩座山一前一後據守。
進攻的一方用炮火壓製住前山,讓敵人即撤不下去也沒辦法支援後山。
然後,他再集中兵力把後山一占,把敵人後路一斷,前山的人基本死路一條,陣地守不住,人也基本完了。
他這個想法當場就讓周景給駁回去了,因為那是沒法打的。
你繞的門山的後麵,門山主峰大樹堡等一係列陣地,對於你來也是反斜麵。
你打哪個?
你無法越過大樹堡,去進攻前山的反斜麵陣地。
如果真的那樣做,你就相當於把後背全亮在了後山的槍口下。
和不知道反斜麵陣地,從江防攻上去,攻打大樹堡,是一樣的效果。攻擊部隊絕對會死傷慘重,流幹最後一滴血。
他們一眾軍官和參謀討論了半,都沒有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想法。
最終,還是周景提出了一個對付反斜麵陣地的辦法,占領山頭的棱線。
眾人皆不解,棱線是什麼,占領棱線就能起到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