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同一物件經過數百輪複雜的核定,最終才取最能代表此物平均價值作為起公價,並向當初參與審核評定的修士公布。
可以說這個公價最能代表這種靈材在修真界的真正價值。若能知道這種靈材的公價,日後與同行打交道在某些材料上就不會吃虧了,也算是一種信息資源。因此很多人即便無力在在北區中賣場進行消費,也仍要卯足勁兒想要擠進去,就是為了參與審核評估,這批人是區別於真正參與競價的那批買家的。
而盲價則來自於城西易場,那個“賭徒天堂”,那邊一向亂得很,什麼規則原則甚至連最基本的人性都不顧了,眼裏隻有利益。很多在那邊常年混跡的修士都是些瘋子,或是敢於跟瘋子周旋的潛在瘋子。
不過瘋歸瘋,他們也隻有一套買賣的規則。那邊基本不以公價為參考標準,買與賣都是胡亂出的,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眨眼間便傾家蕩產。而且它們那還產生了一個特殊並且“霸王”的概念。
其實就是買家對某物提出盲價購買,然後由賣家定一個心目中的高價,然後買家再去不斷還價,直到最後交易達成或是失敗。而若是失敗,提出盲價購買的買家也還需要支付賣家一筆“看收費”,東西拿不到還倒賠……
這種就等同於默認以超於市場的價格進行買賣。
因為假如買家擁有可以喊盲價的機會,那他幾乎可以胡亂猜了,而且也不用擔心對方不肯接受。因為所謂的盲價就是買家自願受宰,將自己為得到此物付出代價的強烈意願明牌擺出來——所以隻有能不能承受得住價錢罷了。
如果寧夏沒記錯的話這東西是她免費得的吧,攤主分毫沒收,結果轉頭這人就說要盲買她這塊靈材……小說都不敢這樣寫吧?!
可真要賣嗎?寧夏看著手中形似白玉的東西,顛了顛,似乎有些心動的樣子。
對麵的人眼眸微動,好像還想說些什麼?
女修卻搖了搖頭:“抱歉,這位道友。我瞧著這塊兒靈材也覺得有趣,就不賣了。”
竟然……拒絕了。青年淺淡的眼眸快速掠過一絲洶湧的意味,但興許因為他對麵部表情管理得太好了,寧夏並沒有察覺他的異像。
寧夏倒不是覺得這塊東西真是什麼深藏不露的靈材,她其實在鑒定靈材這方麵已經很成熟了,也很有技巧。即便是她目前沒有接觸過的靈材,寧夏也能看內部結構和紋路大致判斷出這換材料的大致級別以及特性。
其實這塊兒不知名的邊角料內部結構看著就很鬆散,有異於絕大部分的高階靈材。石塊內部的天然紋路粗獷,內蘊靈力比較稀疏,注入的力量沒有任何回饋效應,也無法長久存留靈氣。這東西普通人稍微看一下都會判斷它是那種比較低級的靈材,基本杜絕了它是高階靈材的可能性。
這樣的東西……怎麼會忽然有人搶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