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扇疏指著隱殺,眼睛瞪著隱殺,想要把隱殺活吞了。

修斯與扇鄒兩種不同的意境所營造的氛圍根本是不相同的。扇鄒的是那種“靜”,風波動也不動,風波靜亦是動,是一種動靜結合的意境;而修斯的背後卻完全是感性化的,情動化,依靠某種特殊的氛圍有著某種特別的感覺,有著某種不同的感悟,融入法則當中就成為修斯現在的這個樣子。

意境,就是人們對於天地法則的一種感悟。

“本物意境”與“感物意境”都是一種境界。但是他們卻是有著很大的差別,“本物意境”就是對事物表象的一種認識,一種事物本體所有的外表,這就像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感物意境”卻能夠通過事物的表象看到一部分的本質,感念於物體,超越一般的存在,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階段,不過這與那種洞悉世間的玄奧,明了天地萬物之根本,領悟出自我大道卻是有著更大的差別,那已經超越本質,勝於本質,就是修煉的最後的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落葉繽紛,秋風痕跡。人們看到那悲天的秋葉之景,梧桐的樹葉在空中搖曳著,飛飛撒撒,領會那種特有的秋境,悲涼。

那落葉竟然生生的抵擋住扇鄒那很是強硬的冉刀的鋒芒,淩厲的刀刃像是砍在水上一樣,其中所蘊涵的強大的能量都被卸去,沒有絲毫的用處,柔水剛強。

扇鄒沒有想到自己這一手的“風波定”就這樣的被修斯所破解,那秋葉看上去根本就沒有什麼的力度竟然能夠抵擋得了他這樣悍然的一擊,但是還沒有等到他多想,抵擋冉刀的落葉竟然變成劍刃,明亮而駭人,直向著扇鄒而去,要把扇鄒掩埋在這落葉劍刃當中。

扇鄒的反應是很快的,經過短暫的錯愕以後,扇鄒就立馬的放棄去攻擊修斯,因為他明白這樣的招式根本就不是修斯的對手,那種讓人心悸的能量絕對不是開玩笑的,扇鄒手中的冉刀再變,揮舞著不同的路際,原本“靜”的畫麵被打破,變成截然不同的感覺,運動起來了。

“二冉山河碎。”扇鄒大聲的喊道。

扇鄒身上的氣勢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要說剛才的是“靜”的話,那現在就是“動”,恬靜被暴?動所代替,寧靜被喧嘩所打破。山崩地裂的感覺迎麵撲來,風元素更是狂暴起來,扇鄒身上的風紋的上麵更是出現一個龐大的巨鼎,鼎鎮法紋。

人們在修煉“魂魄境”的時候就是要打開人體的七大脈輪和三大魂泉,是人體的魂魄得以釋放,然後使人體的魂魄與鼎爐調和,用鼎爐烘煉魂魄,是他們融為一體,渾然一體,這就是“魂魄牽鼎”,但這卻隻是鼎爐的其中一個重要作用。還有著另外的用途那就是“鼎鎮法紋”。

在戰鬥時人們可以使用法紋來借助於法則的力量,吸取法則所蘊含的能量為己用,但這卻並不是沒有限製的,借助法則力量的強弱的條件適合苛刻的。

第一就是你的精神力,也就是你魂魄本身的強度所承受的力度,精神力越強大所能夠借助法則的力量也就越強大;第二就是對於法則的感悟,對法則,對世間,對天道,人們在修煉的時候都有著一定的認識,認識法則程度的深淺也就是對於法則把握的高低,借助法則的力量更是有著千差萬別,著就相當於所提到的“本物意境”,“感物意境”等。第三也就是鼎爐,自身的精神力再強,感悟法則再深,按道理來說借助法則的力量可以說是源源不斷的,但是這卻遺漏鼎爐這個很是重大的問題,不同屬性的鼎爐,不同等級的鼎爐所承受的力度卻是有著千差萬別的,要是超過鼎爐承受的範圍,鼎爐就很有可能破裂,如果鼎爐破裂就無法的融合魂魄,那就更不要說形成自己的“域”達到“十方境”了,要是嚴重的話,很有可能身體承受不了法則的力量而垮掉,那就完全的廢了,而這就需要有著一個界限來限製法紋借助法則的力量,這就是“鼎鎮法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