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江心牢城(2 / 2)

林縛這才知道小丫頭的身子異常的輕盈,看上去身子卻也不瘦,手也柔柔的,說道:“還行,你不要看一夜就行。”

驛館建在坡地上,林縛站在台階前看著西南方向的朝天蕩,粼粼水波在視野裏鋪開,巍巍江寧城隻有很淡的影子,城東頭有很淡的山脊的痕線,林縛估算著方位,心想那便是江寧群山之首的禁金山了吧。紫金山往東,則是江寧府下屬秣陵縣境內的攝山,赫赫有名的西溪書院就位於攝山西麓的西溪之畔,與江寧城東城門太平門也不過三十裏路。

顧家人還要在驛館停留幾天,等到了選定的吉日再進江寧赴任。

次日清晨,驛館裏有馬車可租雇,趙虎去租了輛馬車。也不用另雇車夫,林縛他們徑直將馬車拉走,等進城後將馬車送到城中指定的蔣記騾馬店歸還即可。如此倒是十分的方便,不過費用頗高,租這麼一輛馬車一天需要兩百銅錢。

林縛怕給杜榮撞見小蠻,讓小蠻陪柳月兒在院子裏就早早坐進馬車等候,他去跟顧悟塵辭過行,約好江寧城中再拜見,就牽馬、趕著馬車直奔瓜埠古渡,雇了一艘大船過江去。

朝天蕩與江寧城以北這段的揚子江連成一片,冬季江水淺窄,從瓜埠渡到對岸攝山北麓的棲霞渡也有二十多裏的水麵,水麵上沙洲點點。考慮到即使從棲霞渡上岸,也隻是秣陵縣境內,還要往西走上近三十裏才能進江寧城,林縛便讓船家直接控舟斜插朝天蕩,朝江寧城外東北的金川河口駛去。

金川河是一段隻有三四裏長的水路,就進入與紫金山西北麓、江寧城以東的秣陵湖相通。秣陵湖也就是千年之後玄武湖,由於沒有給填湖造田,這個年代的玄武湖比林縛後世記憶中的要大得多,湖岸周圍足有四十餘裏,位於江寧城東,比整個江寧城還要大,跟整個紫金山占地相當。

在進入金川河汊子口之前,林縛看見離河汊子口有近兩裏遠的江水裏屹立著一座麵積還算不小的江心島,江心島上建有一片青磚灰瓦建築給高牆圍住,朝天湖這一段的揚子江裏江洲較多,雖說有流民上島開僻荒田種地的,也有在島上搭個茅草棚子的,他之前到江寧來,倒沒有注意金川河汊子口外的這個江心島。

“那裏是什麼?”林縛問在江寧土生土長的小蠻。

“哦,那是江東按察使司衙門的金川島大牢!”小蠻說道。

林縛的腦子有些打結,無論是之前林縛的記憶還是千年之後對古代監獄的印象,內陸地區在城外江島上建這麼大規模的監獄似乎很罕見。通常說來,無論是縣城大牢還是府獄,還是按察使司大獄還是刑部大獄或者大理寺獄,實際上都兼有看守所跟監獄的雙重性質,因為在押嫌疑犯要隨時提審押上堂,各司衙門與所屬獄牢一般不會離太遠,更不要說遠遠的建在城外的江島上,有些像千年之後的專業監獄了。

雖說江心島偏離江水主航道,但是林縛他們這艘船是從瓜埠渡斜插過來的,江心島恰好橫亙在他們進金川河口的航道上,林縛見船家有意繞遠一些,高聲問船尾搖櫓的船家:“為什麼不貼著島過去?”

“那邊是牢城,貼近了仔細連船帶人給押下來。”船家說道。

“牢城!”聽船家說了這個詞,林縛倒是想起一件事來,明白按察使司為什麼要將大牢修成江島上了,這事實是南都江寧與燕京一段懸而未決的公案。

按本朝《刑例律》規定,刑罰分笞、杖、徒、流、死五類,其中徒刑為坐監苦役,與千年之後的所謂有期徒刑相似;流刑即將囚犯放逐邊遠荒之地服苦役;一般說來,流刑比徒刑重,比死刑輕。近些年來,那些流配重囚的邊陲,如塞外、薊北、河西以及東海荒島等地,要麼經常給異族侵襲,要麼給海盜占領。事實上再將囚犯發配到這些邊疆地區,給囚犯帶來的實際懲罰要超過《刑例律》所規定。另外,還擔心這些流配的囚犯給異族或海盜擄去增加對方的實力。鑒於這一情況,江寧刑部、江寧大理寺以及江寧按察使司三司決心改革獄製、重新厘定刑罰,提出建牢城來代替流配刑,將應流配之囚犯改投牢城關押做苦役,不再將這些囚犯流配到更危險的邊遠流放地去。

按照林縛的理解,這應該是相當不錯的改革,但是燕京的當權派跟江寧守陵官是一直鬧別扭的兩個對立官僚集團。燕京那派人正當勢,正當權,就覺江寧這些守陵官就應該老實些,不要當什麼攪屎棍子,堅決抵製所謂的牢城替代流配刑。牢城一事,四五年前爭議很多、很大,近兩年也沒有什麼聲音;特別是今年以後,都說奢家會投降歸附,又可以重新將那些海外荒島當成流放地使用,自然就更沒有人重提牢城之事。

林縛還以為牢城之議早就煙消雲散了,沒想到江寧這些失勢的守陵官員不甘寂寞,即使燕京那邊得勢官僚集團強烈反對,他們倒是先鼓動江東按察使司以建新大獄的名義將牢城建在江寧城外,在揚子江中江心島上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