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級體質的普通成年人,如果一旦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相關聯,誰還會在意前者呢?

尤其是,像科技複興時期的古東方食譜,亞歐傳統手工刺繡這種東西,聽起來就很稀少很罕見,和F級體質這種柔弱的人搭配在一起,顯得特別的合理。

帶魚小姐已經顧不上理會淩昱瑾和淩青弦,當天就搶了采訪權,仔細的去了解淩爸淩媽的工作。

剛才的那些話是淩甜甜偷偷教的,淩爸淩媽不知道會引起這麼大的反應,等真正被問起時,才老實的解釋,“沒有你說的那麼厲害,我們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廚師和繡娘。”

“廚師?具體能說幾道菜名嗎?可以給我看看繡品嗎?”帶魚小姐,哦不是,愛迪主編眼白略多的大眼睛瞪得溜圓,總覺得是麵前的兩位高人在謙遜。

近幾年聯邦很重視曆史追溯,除了戰甲、機械方麵的專業,古文化考究方麵的專業也很吃香,而愛迪也見過一些手工或是技藝的傳承者,在這些相當程度排斥科技化生活,追求貼近自然本質的人們身上,大抵都感受過這種溫和包容的態度。

所以,愛迪很懂的看了淩爸淩媽兩眼,讓淩家人有些懵圈,這是什麼意思。

“川菜魯菜是最熟練的,粵菜也做的不錯,後來研究的是藥膳,就是適當的發揮中藥的效果。”淩爸重生後其他的金手指沒有開出來,倒是圓了曾經的廚師夢,正兒八經的拜師學藝,刀工和麵點也做的不錯,後來因為私家小廚中高檔的地位,迎了一把潮流開始向老中醫取經,做些有特定功能的藥膳。

哦哦哦,這些菜係不是都失傳了嗎?還有藥膳,神奇的中藥還能做飯?

而淩媽把自己隨身帶著的荷包拿給愛迪小姐看,她上輩子是滬杭地區小繡坊裏的繡娘,從小就拿針繡圖樣,沒有讀過書也沒有出過門,而小繡坊大概就是流水線工作的雛形,後麵又被繡坊被洋機器擠垮倒閉,戰火綿延之後,幾乎沒有生存能力的小繡娘就因為饑荒掛了。

因為繡坊裏有很多技藝精湛的師傅,所以淩媽一直把自己的水平定位的很低,而且當時繡坊裏大部分的繡娘都是不用圖樣就能下針,隻有她功夫不到家需要提前打圖樣。

之前淩家人聽淩媽說自己會繡東西,但水平不高的時候都沒什麼別的想法,但直到有一次全家人看電視,有個節目上麵正在欣賞一幅雙麵繡,主持人正在誇獎其技藝有多麼多麼精湛的時候,淩媽突然怒了,“不對,這樣的才不是,靈動而不是神韻才是這花鳥野趣圖該有的樣子,它的繡是死的!”

然後,當天晚上讓家裏最會畫畫的淩昱瑾按要求畫出來一張圖樣,半個月之後家人看著那個長約兩米寬半米的繡圖,統一沉默。

大觸不可怕,怕的就是明明你已經這麼牛,還不自知!

雖然這件小插曲讓淩媽在家人的鼓勵下,開始在淘寶店上接訂單賣賣小繡品,但再高的評價好像也安慰不了淩媽上輩子被那些老師傅打擊的自信,認為自己繡品一般的淩媽,這幅淡泊從容的模樣把愛迪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