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並肩(2 / 2)

宋嬌認真看了李曄一眼,長長歎息道:“你跟小時候還真是不一樣了。不錯,當時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安王是死於皇帝猜忌,而前線的李冠書、康承訓等人,便是劊子手。”

“前些年,安王權勢太大,因為軍政大權皆在手中,還開府的關係,安王府的份量,甚至超過了六部,一度淩駕於三省之上——莫說皇帝不樂意,那些三省六部的主官,又何曾樂意了?”

“偏偏安王又是個剛直的性子,心裏隻有江山社稷,容不下勾心鬥角,他總說大廈將傾,時不我待,他勉力匡扶社稷,尚且不能阻止大唐江河日下,又哪裏還顧得上與宵小之輩虛以委蛇?”

“這些年,安王行事果斷,不懼流言蜚語,有時候為了懲治貪官汙吏,甚至不惜大開殺戒,這就讓他看起來太過強勢,像個十足的權臣......關鍵是,安王的名聲太好了,威望也太重,所以皇帝猜忌,眾臣忌憚,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說到這,宋嬌苦澀一笑,眸子轉冷:“我們勸過安王,剛則易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然而安王心裏隻有國家大事,他不是不知道這些道理,他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真的顧不上......龐勳作亂時,朝廷原本無意讓安王領兵平亂,是那些領兵將領太過無能,被龐勳打得找不著北,皇帝才被迫讓安王出麵。”

“彼時不隻是我們,安王都預料到了,那回去淮南,哪怕能平定龐勳,隻怕也回不來。但我們依舊心存僥幸,希望皇帝不要自毀長城,希望那些大臣們以大局為重......我們高看了皇帝和那些大臣......天下人都說,安王生社稷死社稷,真的沒有說錯。”

李曄默然片刻:“在那種局麵下,眾人心灰意冷,的確不足為奇。”

宋嬌看著瀑布下的清潭,出了會兒神,大抵是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憶,半響後才艱澀道:“安王死了,我們這些被安王親信的人,自知不會被朝廷放過,更知道不會有人替我們說話,所以隻能散入江湖。饒是如此,這兩年,眾兄弟也是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到現在,沒剩幾個了。”

李曄抬頭看了一眼三清觀的方向,緩緩道:“所以宋姨跟道門走到了一起,大抵對道門想要顛覆皇朝的意圖,也是支持的吧?”

宋嬌咬牙道:“這樣的朝廷,忠良罹難,奸佞當權,已經爛到了根上,還有什麼存在下去的必要?”

李曄不置可否:“所以道門知道八公山之役的秘辛,也是宋姨跟他們說的?”

“不錯。”宋嬌坦然承認。

李曄沉默下來。

在方才的談話中,宋嬌一直稱呼李峴為安王。

而現在,李曄才是大唐的安王,李峴已經是老安王了。

這說明宋嬌對李峴的忠誠,已經深入骨髓,並且對他極度敬重。

李曄心生物是人非之感。

他是皇朝親王,還將繼續在皇朝的體製下行走。

而跟道門走到一起的宋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站到了他的對立麵。

至少,短期內是這樣的。

這兩年來,李峴昔日的門客,包括宋嬌在內,無人到長安去找李曄。

他們不會不知道,李曄處境艱難。

大抵,這些人一直都是忽略李曄的,因為他之前不能修行。

不能修行的世子,跟那個光芒萬丈的安王相比,未免太過不堪。

宋嬌等人既已心灰意冷,且不將李曄看在眼中,也就不會有保護故主後人的想法——他們自身難保,就算有這個想法,隻怕也很難做到,冒然到長安去,恐怕還會害了李曄。

李曄不知道,這兩種心理,到底哪種才是真相。

於是他問宋嬌:“宋姨接下來有何打算?”

宋嬌反問:“你有何打算?”

李曄目光堅定:“父親的仇要先報。”

宋嬌沒有遲疑:“我幫你報仇。”

李曄一怔:“宋姨願意跟我走?”

宋嬌飛了李曄一眼,“你這小鬼,我若不跟你走,你如何走得出這牛首山?”

李曄心頭一暖。

宋嬌站起身,瞥了瀑布頂端一眼,彼處,圓月靜懸,百尺瀑布,如從月宮傾斜。

然後她看向李曄,眉眼如刀,紅唇似血,紫袍無風自動:“昔日,我與安王並肩而戰,浴血為同袍,患難為手足,平過亂兵守過國門。也曾縱橫敵營如履平地,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今夜,我也想看看,你這個新晉安王,是否能讓我再見當年。”

這一刻,美人如劍。

李曄站起身,抬頭看向瀑布頂端,彼處,有人迎風而立,背枕皓月,手持利器,衣袂飄飛,如天兵下凡,似仙人降世。

年輕的安王眉目依然:“沙場喋血,不敢讓同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