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認定了是娘橫插一杠,處處給她娘委屈,甚至因為頭胎生了她就往父親房裏塞人,而她爹自詡為孝子,隻讓娘忍氣吞聲。娘為了爭一口氣一年不到又懷上了弟弟,生了弟弟將身體弄壞了,若不然也不會這麼早過逝。而父親守完一年孝就將鮑氏娶回家。
莊昌赫無法理解姐姐的想法:“馬家一團亂,那程氏在京城有名的沒規矩,,姐姐嫁過去會受委屈的。”
莊若蘭笑著說道:“你還真是呆了,那程氏若是人人稱讚我還不嫁了。程氏本就是繼室,當初又謀害過馬家大少爺,以後對他的事也不能再插手。而程氏能將自己名聲弄這麼差,可見就是一個愚蠢的人。弟弟,我們那位後母可是個聰明人,這麼多年跟她爭鬥已經讓我筋疲力盡,我再不想鬥了。”
母親過逝以後,外祖母大發雷霆,將他們兄妹接到國公府養了八年。那八年父親一直在外任,鮑氏跟隨在身邊,還為父親生了一女兩子,所以回來以後父親對他們姐弟有些疏遠。弟弟還好,畢竟是嫡長子,聰明伶俐又勤奮好學,很得父親喜歡,對弟弟也是用心培養。可是對她這個與母親長得相似的嫡長女就不那麼待見了,加上這些年她與鮑氏不對付,還三番四次違背甚至忤逆他,父親越發對她不上心,所以將她的婚事交給了鮑氏。
鮑氏很想將自己許給娘家的侄兒,在老家的祖母自然雙手讚成,甚至還寫信給了父親,讓父親同意這門婚事。父親不同意,祖母幹脆就將人送到京城裏來。
她聽到這個表哥連個秀才的功名都沒有就沒心思了。十六歲的人了連個秀才都考不上,這樣的人不是遊手好閑就是草包了。鮑氏想讓她嫁給這個所謂的三表哥無非就是要羞辱她;祖母希望他嫁三表哥其實是看中她豐厚的嫁妝,用嫁妝貼補鮑家。
她跟鮑氏這些年一直都處於一個微妙的平衡線,兩人誰也占不到誰的便宜。而之前她主要是防備鮑氏將弟弟教壞,現在弟弟也長大了不擔心了。本來她也不想再跟鮑氏鬥,但是鮑氏就是不想放過她,還接了這麼一個人來惡心她,甚至還為此人製造了不少的機會。
鮑氏還以為她沒見過男人,看著一個長相不錯自詡風流瀟灑又會花言巧語的男人就芳心暗許,還真是可笑之極。不過對於鮑氏的著一手,讓她惡心到了極點。
鮑氏做初一,她就做十五。忍氣吞聲向來不是她的風格,她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鮑氏說的表哥與表妹親上加親,那她就成全了鮑氏的願望,表哥表妹一家親。
為了促成這件事,她折了安插在鮑氏跟她那個好妹妹兩顆重要的棋子。不過能看著鮑氏撕下那層偽裝的麵具,露出歇斯底裏一麵,折了兩個暗棋也是值得的。
鮑氏想將她嫁給侄子,那是為了羞辱她,對這個侄子什麼樣她心裏非常清楚,怎麼會讓女兒嫁給這樣的無能的人,自然咬死了不承認。可是她付出那麼大的大家,豈能讓鮑氏反悔。
父親是一個極為要臉麵的人,事情鬧出來若是不定親,他的名聲就要受損。父親是孝子不假,但前途才是她最看重的,因為這個女兒壞了他的名聲影響了他的仕途,他肯定不會答應的。所以為了名聲,女兒舍了就舍了。父親以最快的速度定下了這門親事。為此,鮑氏恨透了她,每次看著她都恨不得一口吞了她。
父親知道了這件事她在推波助瀾,對她失望透頂,對她的事甩手不管,婚事也一樣不管。鮑氏恨不得她嫁一個乞丐了。婚事就一直拖,一下就拖到了花齡。這可就惹怒了外祖母。因為母親的早逝,外祖母一直對父親不滿,對她遲遲沒說親更是對父親不滿到了極點。
外祖母插手她的婚事,希望她嫁到國公府的。人選都有了,二舅家的三表哥。三表哥不管是長相文采還是品德,樣樣都好,就是弟弟也覺得甚好。但是她卻不願意嫁。不是三表哥不好,而是她不想嫁到國公府裏。
國公府在別人眼裏是高不可攀的高門大戶,但是她在國公府內八年,還跟著大舅母學過管家,對國公府內裏情況知道得一清二楚。
嫁到國公府,上麵有三層婆婆,她與太外婆與外婆都有血緣關係,與二舅母卻沒關係。而且二舅母還不喜歡她。
她到國公府,外祖母年齡大了照顧不來,放她到大舅母身邊。後來還跟著大舅母管家理事,親如母女。但是大舅母跟二舅母關係不好,原因自然是利益糾葛了。若蘭在國公府裏這麼多年很清楚,國公府外麵看著一團和氣,內裏不管是男人還是後院的女人爭鬥得非常厲害,為了一點利益都鬥得頭破血流。
她要真嫁到國公府,到時候就是夾在中間的餡了,別想有安穩的日子過了,她才不去自找罪受。她跟鮑氏鬥了這麼多年也鬥累了,想找個清靜簡單一點的人家嫁了。
唯一慶幸的是父親也不願意她嫁入國公府,至於原因她不知道。總歸這件事最後黃了,讓她鬆了一口氣。但是她年齡到了,再拖下去就拖成老姑娘,還會影響弟弟的婚事。
三表哥的事終於讓父親意識到該將她的婚姻大事解決了。她很快就得到消息說父親看中了林家的嫡長子。林家大公子這次會試考中了第六名,是個很有才的人。正好弟弟認識那林家大公子,她讓弟弟先去接觸一二。據她弟弟說長得一表人才,性子好,各方麵都非常的不錯,值得嫁。
她相信弟弟昌赫,也覺得這個人選不錯。但是嫁人就是女兒家第二次投胎,她必須謹慎,因此派人去打探了林家的根底。她相信弟弟的眼光,但是男人看的東西與女人看東西是不一樣的。嫁人不僅是嫁這個男人,還有他的家族。其他倒還好,若蘭最想知道的是林夫人是否是一個號想與的人。嫁人後跟婆婆相處的時間又可能比跟丈夫相處時間還長,若是婆婆是個不好想與的,那就悲催了。
她相信在這個世上隻要花錢,就沒有得到的東西。所以,她知道了林夫人不僅刻薄霸道,還很勢力。除此之外林夫人還接了家道中落的外甥女在身邊,而林大公子與正哥兒表妹自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更重要的是,他還與表妹心心相印。
一個難伺候的婆婆,加上一個將來會成為貴妾的表妹,她的惡寒。她找抽才嫁這個一個人,可惜不管是父親還是外祖母,甚至她弟弟都認同林家大公子。
父親很快就給林家透露出結親的意思,林家得了消息自然是求之不得。特別是林夫人還特意上門來看她。她抱著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心情去見了林夫人。為了試探敘事,她故意在林夫人麵前表現出很強勢。她見著林夫人眼底的不悅,雖然是轉瞬即逝但是一下就足夠了。
看著林夫人的笑都不達眼底,她也笑了。她其實都不用去分析就能猜透林夫人的想法,嫁到林家,她這個婆婆想怎麼拿捏都成。
她不願意嫁,但是直接說道理又說不通。所以她收買了一個跟林大公子要好的少年,她讓這個人在林大公子麵前說她如何的囂張跋扈、蠻橫霸道、心胸狹窄、善妒不能容人。
林大公子這麼愛慕他的表妹,怎麼會娶一個蠻橫霸道善妒不能容忍的女人回家。打聽到的消息如他好友所說,他立即表示不願意結這門親了。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不想結沒有用,真正的話柄權在林大人跟林夫人的手裏。
不過她隻要林大公子明確表示不想娶她就足夠了。父親是要麵子的人讓他反悔是不可能的,但是弟弟昌赫是真心愛她的。不會讓她受委屈。所以當昌赫聽到林大公子因為不願意讓他表妹受委屈而不想娶她,當下大怒,跟父親說絕對不能結這門親。
父親自然不願意。
昌赫見跟父親說道理無用,幹脆尋了一個理由與林大公子爭吵起來,還差點動手。父親氣得跳腳,但是昌赫不低頭,最後在書房爭吵一番後父親妥協了。也慶幸弟弟明年要參加春闈,時間寶貴,否則昌赫鐵定要受皮肉之苦了。
這門婚事是破壞了,但是問題是她到了這個年齡肯定是要嫁人的。可由著爹找估計還會找個跟林大公子差不多的。而要是讓外祖母找,肯定找個高門大戶,以後免除不了勾心鬥角了。
這些還是其次,讓她真正著急的是她得了消息說祖母過段時間就要過來了。鮑氏她不怕,但是祖母她是鬥不過的。有孝道壓著,父親是完全站在祖母那邊,到時候她隻有吃虧的份。
也是巧合,無意之中聽到昌赫說起請了人吃飯。她隨意問了兩句,知道昌赫是為了答謝別人的幫扶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