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蠻夷皇宮前殿裏此刻鴉雀無聲,蠻王坐在大殿的正上方居高臨下的看著下麵孤身而站,卻絲毫沒有懼怕之色的柳清然。
男人在談論正事的時候,希珍娜當然進不去,隻能躲在一處角落裏聽著裏麵的動靜。
一直支持柳清然的李斯麵色沉靜,側眼不停的瞄著上麵陰晴不定的蠻王,心裏七上八下,他還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聯盟的人,敢對著自己的陛下說出這麼硬的道理來。
而另一邊的寇士修則偷偷暗自欣喜,看陛下的樣子應該是不會同意柳清然聯盟的要求的,畢竟他那樣的要求已經超出了曆代聯盟的條例。
至於剩下站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均是大氣都不敢出,柳清然的要求雖然是他們沒聽說過的,但是其中有幾位經常去各國參觀的大臣,倒是很讚同柳清然的想法,隻不過他們不經做不了主,這聯盟能不能成,還要看上麵坐著的那位。
其實現在這麼僵持,也並不是關係到國家存亡的大事,隻是在交談之中,蠻王無意提起了一件曾經發生在齊國的事情,本以為可以借著齊國的事情能和柳清然談的更加投機,哪裏知道柳清然的想法竟然和蠻王完全不同,也不能說是和蠻王完全不同,應該是和大多數人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齊國以前可以說是這個大陸上最大的國家,他們國家從來不與周邊的小國聯盟,甚至是友好的走訪也沒有。
可以說齊國完全是封閉的國家,自己國家生產的東西自己用,其他國家的東西就算比齊國的再好,也不允許流傳到齊國來,這樣的封閉政策導致了齊國隻稱霸了幾十年的光景,便慢慢的被其他的國家所瓦解了。
從那個時候開始,其他的國家為了不走上齊國的老路,就算是自己的國家再過強大,也還是需要時不時的物色比較好的聯盟國成為友好國,以防戰場上的不時之需。
當所有人聽到蠻王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幾乎都覺得蠻王是有了和柳清然聯盟的心態,隻要柳清然能順著蠻王說幾句好聽的,那麼這事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哪想在蠻晚說完問到柳清然意見的時候,柳清然居然勾唇一笑,侃侃而談自己的看法,“齊國當時是物質和軍力最為鼎盛的時期,如果當時是我柳清然的話,必定也會痛當時的齊王一樣,將自己的過門封閉上,以免自己國家的許多物資流失到其他的國家去,雖然閉關休國是完全的與外界阻隔上了,但是卻沒有影響到齊國的發展,曆史的史書上也曾經記載過,齊國閉國足有七年之久,而其繁榮昌盛卻長係三十年之久,這樣的記載足矣說明齊國的齊王有著另一套的治國手段,所以清然覺得,並不能用一次的失敗而去反駁掉當年閉關休國所有的舉動。”
蠻王當然沒想到柳清然會如此說法,想了想又道,“那麼如果不是齊王的失敗,當年齊國最後的結局又是誰導致的?”
柳清然扔是麵帶溫色,可說出的話卻是字字如釘,“無人曾經親眼看見當年齊國的繁榮昌盛,相對的也就無人知道當年究竟發生了何事,如果蠻王是當年的齊王,真的會將所有的事情都寫入史冊麼?”
他的話可能別人聽不懂,但是身為現在蠻夷之王的蠻王卻無法不明白,皇家的事情確實有許多是無法被帝王認可記載在史冊的,就好比骨肉之間的勾心鬥角與每朝每代皇帝犯下的過錯。
蠻王是貧苦出身,對於柳清然的想法並不是完全否認的,但是相對於身下的大臣就不這麼看了,他們覺得既然柳清然能拿蠻王與齊王相比較,就帶表著柳清然對蠻王的不尊重,而且柳清然的想法實在是太非同尋常,他們怕一旦同意了幫助柳清然攻打耀輝,那麼有朝一日柳清然稱帝,他們的蠻王就一定也會接受柳清然那種不同尋常的治國之道。
“哈哈——哈哈哈哈——!”在寂靜了將近半柱香的大殿裏,忽然傳出了蠻王的大笑之聲,所有人均朝著他們的王看去,似乎不明白自己的王究竟是怎麼了。
隻有獨自站中央的柳清然心裏鬆了口氣,看來這一仗,他打贏了……
不去理會別人的目光,蠻王隻是笑看著下麵的柳清然,“不愧是能讓李斯堵在孤書房整整幾日的柳清然,確實有著非同尋常的本事,孤當不了齊王,但是孤卻願意扶持下一任看似齊王的人選上位。”想了想蠻王又道,“更何況孤對於你的治國之道甚是感興趣,如果有朝一日你當真稱帝為王,可還要記得當初齊王對趙王的那一道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