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賀椿想要讓這個符紋的效果保持時間長一點,有三種方法:一種是用帶有能量的材料把這些符紋全部重新塗抹一遍;第二種是加大灌入修為;第三種則是在這些符紋外再加上聚能陣。
當然這三者現在賀椿哪個都做不到,他也不需要符紋效果維持太長時間。
畫好符紋,他又把儲物袋中以前收集的造化絲拿出來,在石台前做了一番布置。
之後沒多久,柳神婆就帶著人摸上來了。
先是郎中受符紋影響,被嚇得連進屋都不敢。
其次,幾隻獵犬進入屋中就被符紋的力量震懾,隨後就被造化絲纏住。賀椿趁它們掙紮之際,把它們一起收入了儲物袋中。
再之後,在賴八婆娘走到門口想要往裏麵澆灌菜油時,賀椿想到這女人就是首惡之一,不想輕易放過她,就用剩下不多的精神力給了她一點精神暗示。
如果這女人對他們惡意不是很高,她自然也不會受到多少損傷。如果她惡意過甚,那就隻會自食其果,而結果……所有人都看到了。
等賴八婆娘玩了一出自/焚後,把修為用盡也沒了多少精神力的賀椿就打算帶小孩跑路了。他想著,剩下的仇,不妨等小孩長大後自己來報。
臨走前,他還準備玩一出空城計,避免讓村民們察覺他們已經離開木屋。
賀椿用匕首挖通石台後的木頭牆,在木屋中留下了一包炸藥,還特地做了一點手腳。
他想過,如果那些村民看到賴八婆娘那樣,受到教訓不敢再靠近木屋,那麼那包炸藥被水泡上一夜也就沒什麼用了。
但如果那些村民仍舊不想放過他和小孩,仍舊妄圖燒死他們,那就……
賀椿抱起已經睡著的小孩,小孩很警惕,一被碰觸就醒了。
賀椿原想把他放入儲物袋,可小孩一看賀椿想把他塞到袋子裏就怕得不得了。
賀椿隻想讓他在裏麵好好睡一覺,但看他如此害怕,也隻好放棄。
“別怕,我抱你走。”
小孩去看賀椿的腳。
賀椿把已經恢複的右腳亮給他看,還故意在地上踩了踩,“沒事,你看,你就是我的小福星,剛碰到你,我就能打開儲物袋,還把腳治好了。”
小孩抿唇,似乎想笑,又不太好意思的樣子。
賀椿一看他這樣,把小孩連毯子一起抱起,吧唧在小孩額頭親了一口。
小孩伸手摟住少年的脖子,小臉蛋紅通通。
賀椿心軟軟地抱著小阿蒙鑽出小屋,很快就消失在後麵的山林中。
小屋正前方。
在柳神婆不斷的高聲呼喊下,總算有人醒過神跑過來救人了,那麼多人一起動手,用土用樹枝抽打,柳神婆長子和賴八婆娘身上的火很快就被撲滅。
但兩人身上燒得太嚴重,在柳神婆把賴八婆娘撕扯開時,她兒子身上也被硬撕下一層和賴八婆娘黏在一起的皮肉。
柳神婆看著出氣多進氣少、被燒得隻剩一口氣的長子,仰頭發出長長的哭喊。
“你們還在愣什麼!去啊!把火把都投進那木屋中,把那木屋中的妖僧給逼出來打死!我要把他和那鬼童碎屍萬段!我要他們給我兒子賠命!”
留下的兩村村民麵麵相覷,竟無人一敢靠近木屋。
柳神婆氣得七竅生煙,為了給長子報仇,上去搶過一支火把,就朝小木屋跑去。
“娘!”柳神婆的小兒子轉頭就對兩村村民大罵,語氣中滿是威脅。
兩村村民同樣畏懼柳神婆的神力,不得不跟著她小兒子一起舉著火把向木屋投擲。
就在柳神婆朝屋內率先扔出火把,其他人跟上之際,“轟!”
一股劇烈的氣浪炸開了小木屋,也把投完火把轉身想要往後跑的柳神婆給衝擊得飛了起來。
村民們再次發出驚叫,有的人連驚叫都叫不出來,更有人被這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給嚇得坐在了地上。
“吧嗒。”柳神婆四肢攤開掉在了地上。
可連她小兒子都抱著腦袋被嚇蒙了,竟無一人上前查看她情況。
小木屋在爆炸中成為碎片,而原本應該待在屋中的一大一小卻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同一時間,在山腳的孫大石他們也聽到了半山腰處傳來的劇烈響聲,很多村民都嚇傻了,還以為繼洪水之後又山崩地裂了。而之前叫喊著報應臨頭而提前逃回來的村民則一起跪在地上不住磕頭,滿嘴胡言。
劇烈的響聲過後,約莫一個多時辰後孫大石他們才看到柳神婆等人被抬下山。
柳神婆被爆炸餘波波及,胸骨被震斷,最倒黴的是數塊炸開的碎木紮進了她的身體裏,其中一枚更是刺進了她的眼睛。
提前逃回來的郎中看到柳神婆的傷勢就搖頭,說他沒法治,得抬去城裏找名醫藥堂。
而柳神婆長子和賴八婆娘,郎中則直接說不想看他們拖著受苦就給他們一個痛快。
孫大石看著受傷的人,忽然呢喃道:“首惡,都是首惡。賴八夫妻、柳神婆,他們都遭到了報應。我們錯了,那孩子不是鬼童,是佛子,是曆劫的佛子啊——!”
孫大石最後一句仰天叫了出來,噗通一聲跪地,頭深深地埋在了泥巴地中。
看孫大石如此,很多村民都跟著渾身顫抖。有些村民還想到了小和尚當初說的赤地千裏和瘟疫,竟在第二日天剛亮就拖家帶口跑出了下野村。
有第一個人跑就有第二個,下野村的人除了一些實在年紀大的,其他人能跑的幾乎都跑光了。孫大石沒跑,他把村中剩下的老人都集中到老木匠的青磚大瓦房中,一邊帶著贖罪的心帶著這些老人一起過日子,一邊打算替小阿蒙看家,期間他還收/養了不少逃難到下野村的孤兒。
後來小阿蒙一直沒回來,孫大石也沒一直占著屋子,他在重新蓋了自己的屋子後就搬出了這間大屋,給大屋掛上了“蒙宅”兩字的匾額。再不久,這間大屋就成了下野村的祠堂,而孫大石收/養的孩子在長大後對外介紹大多稱自己姓蒙,久而久之,下野村就變成了蒙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