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工資要,活又不好好幹,豈有此理!”

“上班時間老是跑去做生意,無法無天,我們告他去!”

村裏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對孫老師有意見,學校裏的許多老師對其所作所為也看不下去,免不了在背後發發牢騷。當然,有些話是那些心性秉直之人有感而發;有些話是小心眼之流眼見孫老師日進鬥金心生妒意借機發泄。

“怎麼搞的,又沒來上課!那些學生怎麼辦?”

“做得實在過火,有錢該去掙,但應在工作之餘。現在竟然一連七八天連個影兒都見不著,丟下三十幾個學生不管,哪說得過去?假如他有孩子被他那樣的老師教,心裏會怎麼想?哎,哎,哎!……”

“別人當老師活越幹越多,整天在忙都忙不完,他當老師連課都可以不上,人比人氣死人!”

這些話全被校長“大肚”聽了去。不知是為了討好孫老師呢,還是他的“肚量”使然,在一次校會上他發表如下一番言辭:“……迎著改革開放的大潮,一些老師靠本事邊教書邊做生意掙了錢,富起來了,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誰說我們老師世世代代隻能過窮酸日子?我為這些老師喝彩,為這些老師鼓勁,希望更多的老師向他們一樣去找門路去掙錢過好日子!社會上許多人一見老師富起來,比他們有錢比他們日子過得好,心裏就著急就不舒服,到處說三道四,隨意詆毀貶損老師,汙蔑老師。這實在叫人憤慨!害紅眼病的人老師隊伍裏同樣存在,這些老師一看到身邊某個同事致了富,一下子心裏失衡,也跟著在人前人後胡說一氣——這是自毀形象的不智之舉!同事之間有問題、意見,應該麵對麵說出來,而不能當麵不說背後亂說!當麵不說背後亂說不利團結、不利工作、不利老師整體形象的樹立,望個別老師知過能改!同事之間要互諒、互助而不能互相拆台,自覺維護老師的尊嚴!比方說,我們學校孫老師事情多,我們見其曠課應自覺到他所任教的班級上課,過後麵對麵批評孫老師促其改錯,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可惜老師們並不這樣做:孫老師未到校上課,就任由班裏的學生去叫、去鬧,鬧得越凶越厲害,心頭就越高興,巴不得鬧出亂子,嘴巴也閑不住到處說胡話、渾話,拆孫老師的台。這是一種多麼令人痛心的行為,我為此汗顏!……”

一些老師似乎被戳到心靈最隱秘的地方,臉熱心跳不敢抬頭見人。一些老師對此明目張膽的袒護心存不滿,鼻孔“哼哼”地直噴粗氣。一些老師認為校長的這些長篇大論盡是廢話,沒必要去聆聽,隻顧在想自己的心事……校長自我感覺良好,認為他說得特別精彩,洋洋自得,越說越起勁,滿嘴的唾沫星子亂濺。

會後校長“大肚”把孫老師扯到一旁,顯得又緊張又神秘地說:“現在不比往日,投訴的人多,暗訪、下鄉查崗的也多,要小心一點啦。”

孫老師很感激,他頭點如搗蒜,嘴巴忙不迭地應道:“那是、那是、那是、那是,多虧有你處處為我著想、處處關照我!”

“以防萬一,為避免惹來麻煩,你寫張病假條給我——年、月、日三字要寫,具體數字別填寫,哪天上級來我校檢查我才及時補簽上——要是上頭來的人發現你不在學校連一張請假條都沒有,你定出問題我也不好交差……這麼一搞你可以放心地去做你的事,我也不用去擔驚受怕。”

孫老師一臉的笑容,他一下子寫好請假條遞給校長。校長收好請假條,孫老師從自己身上取出兩張百元鈔票遞給校長。

“別、別、別!”校長雙手直擺急急地說,“我們相處一處總要相互幫襯,這隻不過舉手之勞,哪能收你這些錢?收好收好收好!”

孫老師哪能不懂校長的心思,嘴裏說不收這些錢,其實心裏害怕孫老師真的把錢收回去。

“你待我這麼好我心裏能不清楚?這一點小意思都不肯收,我太過意不去了!”

孫老師說的是客套話。校長雙眼放光,劈手奪過那兩張鈔票,塞進自己的衣袋裏,大聲朗笑著說道:“既如此盛情難卻,我收下了……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你這小子!”

“你這小子”耐人尋味,不知是誇獎孫老師善解人意知恩圖報,還是誇其腦瓜靈活一點即通……我到校最初一段時間,校長“大肚”和孫老師的關係不一般,校長整天把“你這小子”“你這家夥”掛在嘴邊,顯得非常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