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5章 皆大歡喜(2)(1 / 2)

遂也硬氣起來:“臣隻以卦象說話,何來胡言亂語危言聳聽之說?皇上著臣卜問泰山地動到底因何緣故,難道不是為了洞悉天意,提前防患於未然嗎?若皇上隻想聽中聽之言,而不欲理會逆耳忠言,又何必著臣問卦,隻不理會上蒼之意便是,請恕臣不能口服心服!”

欽天監正使這話說得皇上是越發的怒不可遏,卻說得安國公等人是通體舒坦,比三伏天吃了冰鎮的西瓜還要暢快。

便有安國公的死忠趁勢站了出來,跪地啟奏:“雖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且欽天監素日卜卦從不出錯,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有了此人做出頭鳥,很快大殿之上便呼啦啦跪了一大群人,都是請皇上收回成命的。

連已經被唐首輔短短幾日便忽然告老還鄉之事震懾得噤若寒蟬的內閣的幾位閣老都跪下了,包括寧王未來的老嶽父,如今的內閣次輔張閣老,當然張閣老也許更多隻是為了避嫌,而不是真的就不想寧王做太子了,其他幾位閣老卻絕對是真心希望皇上至少暫時收回成命。

幾位閣老畢竟也是讀書人出身,自發蒙之日起,信奉的便是孔孟之道,講究個三綱五常,如今皇上明擺著有賢長不立,反執意要立次幼,他們心裏又豈會沒有幾分不讚同?

雖說這事兒也算得上是皇上的家事,可誰都知道“天子無家事”,若皇上執意要在上天都示警了寧王不宜為儲的情況下堅持立其為太子,誰知道事後朝廷內外乃至整個天下會生出什麼亂子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他們實在不想眼睜睜看著皇上在一條路上走到黑,白損了前頭十幾年的英名,如今若能借助鬼神之說讓皇上回心轉意,倒也不失為幸事一樁。

惟有昌國公承恩侯等人還在堅持:“且不說別地兒,就說泰山,哪年不大小地動個幾次的,若次次都要問卦與欽天監,信奉那些無稽之談,豈不荒天下之大謬,滑天下之大稽!”

又言:“皇上乃上天之子,寧王殿下便是上天之孫,說寧王殿下不是真命天子,豈非在說皇上也非真命天子?其心當誅!”

隻可惜這回反對的人太多,更有甚者在朝堂之上便直呼昌國公承恩侯‘佞臣’,諫言皇上‘親賢臣,遠奸佞’的,昌國公與承恩侯等人很快便隻剩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

皇上雖氣得半死,架不住法不懲眾,也隻得暫時赦免了欽天監正使,擱置了立寧王為太子的聖旨,宣布退朝,容後再議立儲之事。

卻不想此事很快傳到了羅太後耳朵裏,親自走了一趟乾元殿找皇上說話:“哀家知道因著前番顧氏之事,皇帝心裏怨著哀家,所以連日來連照麵都不肯與哀家打,哀家不怨你,這世間哪個做兒子的不是娶了媳婦兒就忘了娘的?你這樣做也是人之常情,哀家原本也不欲來討你的嫌,隻上蒼既已示警恒兒不宜為儲,你可以不理會哀家,總不能連老天爺也不理會罷?你就聽哀家一句,順應天意,別立恒兒了罷,不然惹怒了上蒼,誰知道會降下什麼災禍來,屆時皇帝便是再後悔,也已悔之晚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