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職場中的口才(1)(2 / 3)

英國戰鬥機向地麵指揮部報告了這一情況,請求指示。地麵指揮部回答:“別管它。”於是,英國戰鬥機發出一串火炮,把這架民航機打落了。後來,英國為此支付了一筆巨額賠償才了事。英國戰鬥機和地麵指揮部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是地麵指揮部,不該用“別管它”這樣語義不明的言辭來回答戰鬥機的請示。這既可以理解為“別幹涉它,任它飛行”,也可以理解為“甭管它是什麼飛機,打下來再說”。

戰鬥機的責任是在聽到這樣可作完全相反理解的命令後,應該再次請示,然後再采取行動。這樣就不致鑄成大錯了。

可見,這個“別管它”,就是一種“同語異義”的言辭。你在遇到這種言辭時一定要慎重處理,切勿魯莽行事,否則它會成為你與人溝通的障礙。

容易得罪人的話

小齊到客戶那兒接洽生意後,回到公司已經下午6點了,公司隻有一位女職員還在留下來工作。小齊心裏想:她這麼認真,也應該休息一下了。但是說出來的時候卻變成:“咦,你怎麼還在公司?”

結果對方一臉的不高興,忿然地說:“現在就回去!”

本來是存心想安慰她,卻反而惹她生氣。這樣下去,不但被她誤會,也會影響到以後的工作。問題出在“怎麼還在公司”這句話上。這句話聽在對方的耳中,好像是:“怎麼不快點回去?”何況又加上“咦”的疑問詞,難怪她會有那樣的反應。如果是男同事之間的交談,也許一句“怎麼?不行啊!”的玩笑話就帶過了,但是,對方是女性,情形就不一樣了。很明顯,是他的措辭不當。

另外,大家都熟知這樣一個笑話:張三請了甲、乙、丙、丁四位朋友來吃飯。乙、丙、丁三人如約而至,隻有甲遲到。

張三一邊看著表,一邊自言自語地說:“該來的怎麼還不來?”乙聽了很不高興地問:“那麼,我是不該來的啦?”說完就氣哼哼地走了。

張三連連歎氣:“哎,不該走的又走了!”丙覺得張三弦外有音,暗想,既然乙不該走,那麼是自己該走?他也不辭而別。

張三更急了:“我又不是說他!”站在一邊的丁再也忍不住了,暗想:“既然不是說丙,那麼隻能是說我了。”他也悄悄地走了。

一會兒,甲來了,張三唉聲歎氣:“不該走得都走了。”甲聽了暗想,原來是我該走,於是也走了。

結果來的客人一位沒剩,隻留下了不知所措的張三。

上述第一例中,小齊應該怎麼辦?首先他要了解女同事的一些忌諱,少說一些讓她們不高興的話。容易讓女同事感覺不夠體貼,讓女同事討厭的話有:“你現在沒事,幫我一下。”“要是換了某某,就不用我操心了。”“我說過你沒那兩下子。”“你怎麼老出錯!”“應該早完成了吧,怎麼總是拖拉?”等等。讓女同事覺得粗魯無禮的話有:“喂,聽著!”“先等一下,急什麼?”“笨蛋,連這也幹不好!”“還愣著幹什麼?”“你沒有耳朵?往後靠。”等等。讓女同事覺得討人嫌的話有:“你越來越胖了。”“你的妝化得真像個鬼。”“這衣服早過時了。”“女人真是麻煩。”“某某比咱們公司的所有女孩都好看!”“你看起來要老一些,像40歲的人。”等等。

如果你不小心說了類似的話,就應該毫不遲疑地立刻表示道歉,並且要用令她吃驚的音量,大聲地賠不是。然後,做一次深呼吸,再委婉地說明:“我說錯話了。其實我是覺得讓你留下來工作真不好意思。哎呀,我的嘴真笨哪!”大多數的情況下,對方聽了這番話後心情都會轉好,接著再交談幾句就沒事了。如果對方仍舊不理時,那就不要再說下去了。第二天早上,碰到她時,先向她大聲地問早,她的不快就煙消雲散了。

在日常交往中,與人談話往往是很愉快的事,但也有自己說的話被別人誤解的時候。因為我們日常交談的話語,有不少詞語在不同的條件下使用,往往有不同的含義,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它給我們帶來不少麻煩,正如第二例中張三說的那些話。遇到這種言辭一定要慎重處理,切勿魯莽行事。

所以。話一定要說得明確、具體,措辭得當,千萬不要模棱兩可的句子,以免引起誤解。

給他人談話澆涼水

曾有一次,七位年輕人聚餐,席上有六位T大生和一位哈佛生。當這六位T大生談論學校的製度及上課情形時,哈佛生不斷打岔,並在言談中強調“我們哈佛”如何如何。

餐畢,這六位T大生向人表示,他們對那位哈佛生沒有好感。因為T大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學校,學生有很強的榮譽感,這位哈佛生言談間不斷提及“哈佛”二字,仿佛在他們的優越感上重重地銼了一刀。

又比如,第一次做母親,任何人都情不自禁地想把為人父母的體驗與他人分享,每一位母親談起自己的孩子時,總是喜形於色。如果對方告訴你她的小孩有多可愛,你最好表示同感,並不斷往正麵去誇獎小孩。而最差勁的應答方式是打斷對方的話,告訴她你也有此經驗,並且你的孩子也很可愛,而且似乎比她的小孩可愛得多。

別人正眉飛色舞地告訴你一些得意的事時,你即使知道也要假裝很有興趣地傾聽。不要在話頭上澆人冷水,一旦你插入談話並也將自己在這方麵得意的經驗告訴對方時,極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