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每一次重要轉折,都會得到朋友幫助,而這些人際關係的建立也許就是一次交談,也許就是一次相見,也許就是幫他一個小忙,也許就是一句親切的問候,也許就是一個小小的理解……然而,就是這一個個微不足道的交往,我就多了一個個生命中的貴人。無論是我隻身獨闖上海灘,還是揮師北上成“北漂”,都得到了眾多朋友的幫助。這些幫助,有大有小,不論大小,都是我需要的、都是我渴求的、都是我感激的,他們的名字我同樣會終生不忘。首先是我的恩師——李燕傑教授、彭清一教授,還有郭海燕、竺新原、張超英、曆龍祥、黃效國、詹清榮、呂忠、宮月雲、龍定海、張田、母潤昌、謝清順、臧春祥、陳放、孫德祿、徐彬、郭傑、雷洪生、郭峰、謝忠、朱新月、張明帥、於麗娜、萬建勳、盧泰旭、萬曉嶺、餘泓江、趙永久、黃正彥、陳岩曦、翟應龍、劉永忠、李秀玲、田偉華、孟昭春、任紅梅、徐筱筠、顏世海、張靜、趙一冰、張亞林等朋友……就連我家樓下飯店老板商鐵英也成了幫助我的好朋友。
當《口才是練出來的》一書出版後,出版單位將書寄到我家,可我當時正在外地講課,商老板得知後,馬上把書搬到了他三樓的家,幫我保管。
可見,良好的人際關係多麼重要,關鍵時刻萍水相逢的朋友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幫助。
建設人際關係的四個關鍵
待人誠實守信
達·芬奇說過:“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誠實守信就是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達·芬奇能夠受到周圍人的愛戴,與他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有很大關係。
交際藝術的真諦是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而不僅僅是對別人許下多少承諾或是說出對方願意聽的話。不要隨口應承、大包大攬,承諾你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對你產生無法滿足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成為一個言而有信的人,這就是誠實。
誠實就是忠誠老實,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不講假話,不歪曲事實,處事實在,光明磊落。守信就是遵守諾言,履行自己應承擔的義務,講信譽,重信用,從而贏得他人的信任。誠實守信是真、善、美的統一,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美德。美國得州儀器公司前總裁瑞德·布希認為在選擇高級主管的10個標準中,包括創新能力、盈利能力、冒險意願等在內,誠信是位列第一的。
建設人際關係的前提是誠實守信,但誠實首先要真實,這是誠實的最根本的基礎。當今社會越來越強調包裝,想什麼就裝什麼,人人總是喜歡給自己戴上一副麵具,這樣的話,你是裝出來的,你可能暫時獲得別人的信任,但是經過長久的交往,別人會發現你表裏不一,這樣就很難再信任你了。因此,要努力做一個表裏如一的真實的人。
善於給予,舍得給予
在人際交往中不能總想做接受者、受益者,不要老想著“別人能為我做什麼?”要時刻想到“我能為別人做什麼?”否則再多的朋友也都會離你遠去。
要想別人對你感興趣,你不妨先對別人感興趣。交朋友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成為其他人的朋友。所以要想得到別人的尊敬,你不妨首先給予別人尊敬。所以當你表示出對別人的興趣,希望進一步了解他,不是出於好奇心,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提供幫助或服務,這樣的話,對方就會很感激,覺得榮幸。學會欣賞別人,會增進雙方的關係。
與別人交往,都應本著平等待人的原則,無論是自大還是自卑都是交往的大忌。交友時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是錯誤的。跟每一位朋友都保持友好的關係,盡量不要被人認為你是屬於哪個圈子的人,這無意中縮窄了你的人際關係網絡,對你沒好處。虛心聽取和接受別人意見,多同別人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即使你不同意別人的觀點,也要尊重他,隻有這樣,你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支持,進而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
注意傾聽,體諒他人
要仁慈。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在經曆一場艱辛的鬥爭。
生活在兩千年前的希臘猶太教哲學代表人物斐洛也曾說過類似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需求和難處,所以當你和別人交往時,要有一種同情心,要善於體諒別人,要注意傾聽,盡可能滿足別人的需求。”
“被別人理解”是人類最強烈的需求之一,如果你真正做到對他人有興趣,認真傾聽,去理解他們,那麼,你就能更好地體會他們的感受。隻有當你能體諒並理解他們的感受時,你才能真正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
當你聽到老板又在批評那些冗長的記錄時,你不妨下次把備忘錄弄得簡潔點,盡量為老板減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