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1 / 3)

第五章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對普通孩子來說,培養孩子在音樂方麵的興趣,尤其是進行樂器技能的培養,不僅是為了培養音樂素養,更大的益處是,通過訓練孩子的手指進行大腦的開發,以手指的靈活促進思維的發展。

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父母箴言

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是培養孩子音樂特長的首要任務。父母要多和孩子一起聽音樂,一起隨音樂的韻律做動作,一起感受音樂的美感,這是對孩子最好的音樂啟蒙教育。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了對孩子的音樂教育,有很多父母都給孩子報了音樂學習班,當然,也有的父母自己給孩子進行一些音樂教育。希望下麵幾個方麵的建議,能夠給父母在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有所幫助。

1.怎樣給孩子進行音樂啟蒙

對於孩子的音樂啟蒙應當開始於胎教。因為孩子早在母腹中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聽覺,所以在母親懷孕的時候,就應該多讓胎兒聽一些音樂。

父母要讓孩子一出生就能夠生活在充滿音樂的天地裏,可以播放一些輕音樂來刺激一下孩子的聽覺神經,對孩子進行音樂的啟蒙訓練。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可以選擇各種情緒的樂曲或是歌曲和孩子一起欣賞,並且用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孩子,使孩子逐步學會感受樂曲、歌曲的性質。比如,當你聽到活潑、歡快、抒情、柔和的音樂時就要做出相應的情感反應。到時候,當孩子在聽到高興的歌曲時,他就能夠用一些表情和簡單的動作表達出來了。

父母可以為孩子購買一些小樂器,比如鈴鼓、鋼片琴、電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己製作一些沙球、響板等,讓孩子可以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打打,發出各種聲音,以激發出孩子的興趣。

利用鈴鼓、沙球等打擊樂器,讓孩子感覺到節奏感。當父母敲出什麼樣的節奏時,讓孩子也敲出相同的節奏。

父母還可以為孩子選購一些旋律優美、歌詞簡單、情趣性高、遊戲性強的兒童歌曲磁帶,放給孩子聽。當孩子能夠熟悉其中的歌曲之後,再教給孩子唱。還可以教給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讓孩子做一些音樂遊戲。

2.怎樣教孩子玩音樂遊戲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父母能夠和他們一起玩音樂遊戲,那可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年輕的父母來說,要怎麼樣和孩子玩音樂遊戲恐怕還沒有足夠的經驗。那麼,要怎麼樣和孩子玩音樂遊戲呢?

父母可以在家裏為孩子創設一個輕鬆而愉快的音樂環境。比如,經常播放一些音樂,並且根據孩子“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以動作來表達和理解內容,引導孩子在聽了音樂之後唱唱、跳跳、玩玩,把音樂和玩耍融入孩子的生活之中。父母要興趣盎然地和孩子在一起玩一些有趣的音樂遊戲,逐漸形成一種生活習慣。

3.怎樣用形體表現節奏

用形體動作來表現節奏,就是用音樂來刺激聽覺,讓人產生印象,然後再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示音樂的情緒、節奏、速度、力度等。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當孩子在聽音樂的時候,讓孩子用他自己的身體動作來體現節奏。由於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這樣的活動又適合他們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認識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節奏感。那麼,要如何教育孩子用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的節奏呢?

父母可以培養孩子用形體動作表現節奏的興趣。父母可以讓孩子觀察人體本身的許多動作中所包含的強烈節奏。比如,爸爸在走路時的動作,媽媽在織毛衣時的動作,哥哥在打籃球時的動作以及姐姐在踢毽子時的動作等,讓孩子感受形體動作能表示節奏。

和孩子一起編一些簡單的體態律動。可以選擇一些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內容,比如穿衣、洗臉等動作,用醒目簡單優美的音樂表現節奏。還可以讓孩子模仿一些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的動作,聽音樂表現節奏。比如:小兔跳、小鴨走、大象甩鼻子等。為了提高孩子練習的興趣,父母也可以參與和孩子一起做,並且要注意培養孩子合拍的能力。

選擇有趣生動、強弱節奏比較明顯的樂曲,讓孩子隨著音樂的反複,然後用形體動作來體驗節奏的快慢和強弱的變化。比如:讓孩子跟著音樂節奏走步,要求孩子走步的速度要與音樂的快慢一致。音樂快的時候就要走的快,音樂慢的時候就要走的慢,讓孩子用走步的動作來表現節奏。還可以讓孩子用嘴巴發出象聲詞來伴隨動作,體驗節奏的強弱,比如:讓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打鼓,嘴裏還要隨聲發出“咚咚咚”的打鼓聲。音樂強,打鼓的動作就要重,嘴裏發出的聲音出要高。音樂弱,打鼓的動作輕,嘴裏發出的聲音也輕。

當孩子基本上掌握了用手、腳、嘴等表現節奏之後,父母就要開始引導他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頭、肩、腰等)來表現節奏了。在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時,一定要注意讓孩子自由發揮,即興表演,不要讓孩子一味地模仿父母的動作。還有,孩子出現動作不協調等現象是在所難免的,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進行自我調整,以求達到形體與節奏的協調統一。

用音樂教育發展孩子的能力

父母箴言

現在的父母都在為孩子做一些額外的教育,音樂教育更是大多數父母們的選擇。為什麼父母都選擇了音樂呢?因為,音樂教育可以讓孩子各方麵的能力得到發展。

喜歡音樂可以說是孩子們的天性,父母也經常會運用音樂來撫慰或是教育孩子。那麼,音樂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有什麼作用呢?

1.音樂教育有助於孩子的情感發展

情感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麵。音樂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節奏、和聲、聲調等音樂要素有機地組合了起來,將美好的情感付諸於聲音的表達中。這種聲音能扣動孩子心靈中的琴弦,使孩子產生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因此,不管是從教育方式、教育手段,還是從孩子的接受心理來說,音樂教育在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感方麵都具有獨特的效果。

2.音樂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協作的意識與技能

孩子的社會化是指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過程。在一開始的時候,孩子的社會化表現為以自我為中以傾向,就像是教育家皮亞傑所說的:“兒童早期的社會行為處於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會化之間的中間地位,隻有當他們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脫出來,具備了與同伴進行有效的協作的能力,社會行為便進入一個新階段。”在這一社會化的過程中,對於孩子的音樂教育就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音樂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年齡小的孩子在家庭裏往往隻處於服從的地位,或是處於撒嬌邀寵的“小皇帝”地位,要發展平等自治的夥伴關係是很困難的。但是在音樂活動中,父母可以使孩子逐漸體會到活動規則對活動本身的保障作用。

4.音樂教育有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皮亞傑認為“語言導致行為的社會化”。有了語言,人們的內心活動才能進行彼此的交流。因此,語言的發展是孩子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麵,而音樂教育則具備了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諸多因素。

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的歌曲,它包含了兩個部分:歌詞與旋律。歌詞再配上動聽的旋律,對於孩子來說,比較容易能夠接受和吸收。讓孩子多聽一些優美的歌曲,能夠使孩子積累一些精練、優美、富有感情的詞彙。

音樂教育不僅對孩子的一般意義的語言發展有促進作用,還有助於孩子特定意義上的語言——交際發展。這種語言必須在交往中才能學會運用。尤其在音樂遊戲和舞蹈中,父母應當引導孩子學習使用交際語言進行交往。比如“我想和你跳舞”,“請你和我一起玩”等。這些語言是交際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這些交際語言能夠促進孩子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

5.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目前市麵上流行的胎教音樂很受歡迎,那些悠揚、輕柔、婉轉的曲調不僅使母親聽了心曠神怡,而且使母體內的胎兒也能受到感染,使他們生活的“宮內世界”也像母體外一樣的充滿陽光,從而使他們變得健康、漂亮、聰明。音樂為什麼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呢?

美國佛羅裏達州、加利福尼亞州的政府有這樣的法規,每一名新生嬰兒都必須獲贈莫紮特、貝多芬的音樂激光唱片。這是因為研究顯示,聆聽這兩名大師的音樂能夠提高兒童的智商。除此之外,他們還有這樣的規定,州內的每一間托兒所都必須播放莫紮特與貝多芬的音樂給孩子們聽,以便進一步為孩子營造一個能提升智商的環境。

對於孩子來說,自出生之前開始就對音樂有好感,出生後不斷發展著對音樂的喜好,3—4歲時就已初步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了。音樂能使孩子享受一種深深的愛,使孩子的心情充滿歡樂。這種情緒會促使孩子神經係統的發育完善,能夠調節血流量和神經係統的活動功能,有利於孩子的記憶、理解、想象思維等各種能力的發展。

6.音樂能夠促進孩子神經細胞的傳遞

孩子在出生後大腦不斷發育,環境和經驗都不斷在神經元(大腦內傳遞信息的微小的帶電神經細胞)之間形成神經回路和圖形。大腦裏有無數個這樣的神經元。不過科學家發現,如果大腦不利用某些神經元,也不在它們之間建立通道,那麼就會把它們削減掉。孩子所處的環境越豐富多彩,其大腦網絡就越發達。

大腦發育最旺盛也是最關鍵的時期,是從出生後即開始到10歲左右結束。語言能力和音樂能力都是在這段時間裏發展的。近期研究表明,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般推理能力所依賴的神經學基礎主要是在一歲之前建立的。孩子聽到的話語使神經元之間產生一係列複雜的相互聯係,這些聯係對整個大腦的發育有重要影響。同樣,研究顯示,父母越是給孩子唱歌或播放旋律優美、結構嚴謹的音樂,孩子大腦就越容易產生神經回路和圖形。

除了上麵所說的這些作用之外,音樂還有很多有助於孩子的其他作用,父母不妨讓孩子接受一下音樂教育,讓孩子在音樂教育下更快樂地成長。

用音樂給孩子減壓

父母箴言

當孩子在學習上產生了壓力的時候,父母可以用音樂給孩子減減壓。平時在孩子學習之餘,父母不妨為孩子多置辦一些有關音樂方麵的東西,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更輕鬆地學習,還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

和大人一樣,孩子也會有心理方麵的壓力以及學習方麵的壓力,隻不過孩子的壓力不像大人那樣複雜,但是對於孩子細小的心靈來說,有壓力不能不引起父母的重視。如果孩子感到心理壓力很大的時候,父母不妨為孩子選擇讓孩子多聽一些音樂,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孩子可以從一種受壓的精神轉為深度鬆弛,由恐懼的精神狀態轉為充滿靈感和創造力的精神狀態。這種方法被人稱為是音樂療法。

所謂的音樂治療是通過音樂、樂器或是某些音樂活動來維持、重整人的精神,以致促進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根據有關研究認為,音樂對於人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幫助,甚至是嚴重病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法。在近幾年來,父母們用音樂去幫助孩子減輕壓力的方法十分流行。至於選擇什麼樣的音樂作為一種減輕壓力的方法,就完全是隨心所欲,就看孩子喜歡了。不管是古典、浪漫,還是現代派搖滾樂、爵士音樂等等,隻要旋律優美,能夠使人安靜輕鬆就可以了。

在音樂治療中,人們經常會提到“莫紮特效應”。莫紮特的樂曲優美動人,繞梁三日,其高音頻的樂聲,伴著和諧生動的旋律,讓人覺得放鬆了許多,更重要的是它還是為腦筋及身軀而作的治療藝術品。

根據專家研究,莫紮特的樂曲能引起以下反應。

舒緩孩子的身心,減低精神及情緒壓力,是孩子繁忙一天之後最好的享受,讓孩子可以悠哉悠哉的進入甜蜜夢鄉。

自然地釋放情緒的舊包袱和感情創傷,讓孩子更容易聽到內心深處的聲音,改善感受,增添生命力,調節生活速度。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促進孩子的創造力,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刺激直覺和第六感官,提高孩子的智商 (IQ)及強化孩子的右腦功能。

改善心跳速率,保持血壓及體溫的正常。

改善孩子的身體活動及協調能力。

可能莫紮特音樂還不止這些作用,但是這些對孩子來說已經足夠了。很多研究證明,孩子聽音樂最好是節奏比較平穩的,合乎人體活動的節律,比如中國古典音樂如高山流水等。

用音樂減輕壓力的方法很多,除了欣賞莫紮特的樂曲外,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或與他的朋友們一起試試以下方式。

引吭高歌,可以隨意,不要拘泥。

進行音樂遊戲。

鼓勵孩子自己作詞。

與孩子一起分析和討論歌詞。

讓孩子自編譜曲。

讓孩子彈奏或亂彈樂器。

讓孩子隨著音樂創作動作,翩翩起舞。

讓孩子模仿樂器的聲音或作一般聲音模仿。

父母和孩子都可以盡量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用音樂去盡情地放鬆,讓音樂發揮出更大的威力。

當人們欣賞音樂時,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常常會有一種陶醉感。音樂可以使人忘卻身邊紛擾的世界,進入一個神仙般的世界。難怪心理學家常常呼籲,要善於使用美妙的音樂來調節自己的情緒,陶冶自己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