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高僧一寧(2 / 2)

此時,徐州已經成為元朝大運河的樞紐城市,向西為古汴水,向北、向南為古泗水,兩水彙集,水量充沛,而黃河改道,奪泗入淮,不但成為運河水道的一部分,更是成為了水上交通的大動脈。

王連在運河跟黃河交彙處下了船,沿著黃河岸邊行走,看到了兩處高大的牌坊,上方分別寫著“渠通南北”、“大河前橫”,字體渾厚,很有氣勢。王連記起,後世這裏還有個牌坊,上寫“五省通衢”。

在這裏,到處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氣息,王連途經高崗上的一個小村,就看見一處石碑上麵刻著孔夫子的感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拿著兵部的文書,王連挑了一家上好的驛館,就在徐州住下,順道欣賞一下這裏的人文風光,照比東昌城,這裏更顯得繁華,人流量很大,遍地商賈。

可看的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都跟漢朝文化有關,因為這裏就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大元的鐵騎破壞得也不多。

正是陰曆的九月九日,王連手拿一把折扇,來到位於洞山南麓的茱萸寺,這裏也是當地最興盛的寺院之一。

站在寺院前方的山坡上,王連不禁想起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感歎地念誦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位施主,定是來自於遙遠的異鄉吧!”

一個聲音從身後傳來,王連被嚇了一跳,什麼人啊,走路也沒個動靜。回去看去,卻是一名四十多歲的僧人。

此人兩側額角凸起,顯示出修為不凡,兩道濃眉如墨,形成標準的半圓形,眼睛不大,神光四射,身穿淺灰色僧袍,腳下一雙草鞋,手握一串念珠。這串念珠非常特別,灰色白,竟然被雕刻成人類頭骨的形狀,頗有些詭異。

“大師,幸會,在下王祿。”王連抱拳道。

“貧僧一寧,聽聞施主感歎,打擾了。”

“大師客氣了!”

“相識不如偶遇,不妨移步貧僧舍內一坐。”一寧發出邀請。

“好吧!”王連點頭,又問:“您是茱萸寺的高僧?”

“非也,貧僧自幼出家,一直在普陀山,也是途經此地,便向寺院要了一處地方歇腳。”一寧道。

王連跟著一寧,翻過山崗,麵前是一座小小的寺院,上方並沒有牌匾,冷冷清清,進入裏麵,也隻有幾名老僧,正在清掃庭院。

看到一寧進來,老僧們齊齊施禮,從這一舉動看來,一寧的身份卻也不簡單。

茱萸寺就在不遠處,熙熙攘攘,而這裏卻並沒有人來,一寧邀請王連坐在一株百年銀杏樹下,有老僧奉上清水兩杯。

“一杯清水,悠然心跡,聲色無痕,是為般若。”一寧道。

“大師的境界,在下不能及也!”王連道,一杯清水都能看出智慧來,讓他不知道說什麼好。

“施主並非此紅塵中人,因何非要踏入呢?”一寧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