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王連起身下床,去了裏間屋繼續睡覺,隔著走廊,還是能聽到袁紫煙輾轉反側的聲音。
聽聞王連歸來,第二天上午,皇甫議就趕了過來,先是噓寒問暖,接著就彙報了他這塊工作開展的情況。
尚書大人楊素很喜歡這柄佩劍,心情高興之餘,由尚書省親自下文,為禦河工程征募民工。如今已在河南地區征募了二十萬人,而且,江都地區也表示,開鑿山陽瀆,他們也會征募十萬人。
三十萬人的規模可不小,而且都是壯勞力,王連讓皇甫議代為向楊素表達謝意,又誇讚他工作能力強大,將來會在皇上麵前,多說尚書右丞大人的辛苦。
商議了一個上午,最後決定,半個月後,啟動禦河工程,屆時,楊素那邊會調運五萬兵馬,幫助管理那些征募上來的民工。
王連沒有急於開工,也有打算,一是等著宇文愷那邊的顛倒車,二是也需要繪製詳盡的地圖,盡量做到有備無患。
所謂的禦河,全長上千公裏,不能等閑視之,接下來的十幾天內,王連一直憋在府宅裏繪製水利工程的圖紙,袁紫煙晚上依舊過來,但兩個各睡一床,彼此也不說話,白天倒是經常在他身後,輕輕搖動著扇子。
這天,王連拿著圖紙來找宇文愷,展開來給他看。作為行業內的專家,宇文愷對王連的設計圖紙讚不絕口,雖然不是立體的,但上麵標注的數據如此詳細,也是前所未見。
“王大人,水利方麵,你才是高人。”宇文愷道。
“大人過獎,顛倒車怎麼樣了?”王連問。
“已有兩萬輛,還在繼續打造。”宇文愷點頭,又說:“糧草我已安排下去,盡管放心,不會缺少。”
“謝過大人!”王連深深鞠躬,由衷表示感謝,顛倒車以及糧草及時供應,不知會拯救多少人的性命。
三月,朝廷的聖旨到了,催促禦河工程及早開工,王連這邊一切準備就緒,他再次離開家門,帶領著五萬軍隊,二十萬民工,外加兩萬輛顛倒車,趕往黃河岸邊,通濟渠水利工程正式開工。
按照史料記載,因為通濟渠工程死去的民工,不下十萬,王連既然穿越過來,接管這項工程,這樣的悲劇就不能發生。
王連召集將領們開了個會,鄭重強調一點,工人們每天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四個時辰,也就是八小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可超過一個時辰,中間要有適當的休息。
立刻有人對此提出反對,認為工人們不能閑著,早日完成,才好跟朝廷有所交代。
王連提出警告,若是不尊命令,一律軍法處置,禦河工程他有把握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用不著別人操心,出了問題,也由他一人承擔責任。
消息一經傳開,民工們立刻沸騰了,歡欣鼓舞,這是他們根本無法想象的待遇,都在心裏感激王連。可以說,每個被征集上來的百姓,都抱著可能被累死的擔憂,這種例子在之前的各項工程中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