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最喜歡聊的人便是馬紅央,說起外祖母自認會命中注定得一子,結果生下來卻是女兒等等。王連聽得很樂嗬,有時還笑出眼淚,饒有興致地追問很多細節,許褚打開話匣子便是滔滔不絕。郭嘉、董昭不屑這種雞毛蒜皮小事,還是將談話拉到正題上。
據郭嘉講,針對伏壽一事,曹操召集謀士們開了個會,大家意見並不一致,甚至發生了爭論。有人覺得伏壽此舉無禮,應該予以警告,也有人認為,伏壽不過是想通過王連,得到更好的書籍,讓聖上盡快掌握為君之道。
在封建社會裏,忠君理論深入人心,不止是許都城,曹操的謀士中也不乏鐵杆的保皇派,代表人物就是荀彧。
在郭嘉的建議下,曹操決定編撰書籍給聖上閱讀,負責人就是侍中荀悅,仿《左傳》體,另撰《漢紀》,力求文簡事詳,通俗易懂。
郭嘉非常佩服王連的先見之明,他說,有三郡烏桓受袁氏兄弟挑撥,開始攻擊漢軍,因此,征服烏桓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戰事還在繼續,曹操並沒有打擾王連,由著他在南皮城內自由自在地生活。
八月,曹操率軍剿滅幽州叛軍趙犢、霍奴等人,跟著又擊退烏桓,令其逃亡塞外,目前,北部隻剩下袁紹外甥高幹一股勢力。
烏桓雖然被擊敗,但勢力還在,經常騷擾邊疆,尤其是其王牌部隊天下名騎,並未遭受很大損失,令曹操深感憂慮。
這天,曹操從前線返回,再次找到了王連,凝重地說道:“王連,依你所言,再鑿二渠,勢在必行。”
王連點頭道:“願為主公效力,圖紙你看了,給這兩條水渠起個名字吧!”
“我記得圖紙,一條由泉州起,就叫泉州渠,另一條便叫做平虜渠吧!”曹操思忖道。
史書上就這麼寫的,王連不反對,曹操又說:“莫要多疑,董昭自從跟你學習之後,深愛水利之道,由他助你吧!”
“嗬嗬,不多疑,有人幫著幹活,當然是一件好事。”王連笑著答應。
“兵馬隻能給你三萬,不足者可征用百姓彌補,由附近郡縣負責。”曹操道,又給了王連半片領軍的虎符,可以調用張遼所帶的軍隊。
南皮城內出現了一個新衙門,叫做漕司,負責人王連,官職是曹操隨便定的,還是監禦使,仿秦朝官製,俸祿一千石。
王連遲早要離開這裏,俸祿都是浮雲,跟董昭碰過幾次後,二人攜帶著一支千餘人的隊伍,來往奔波,仔細勘測開鑿二渠的地質環境。
有了開鑿白溝的經驗,王連將目標鎖定了滹沱河的故道,滹沱河也是一條不好馴服的河流,上遊水流緩慢,中遊落差大,水勢湍急,而下遊則呈現傘形展開,流經平原,最寬處近六千米。
跟黃河一樣,因為旱澇不均,滹沱河時而安靜,時而洪水泛濫,也經過多次改道,水係交錯的情況下,形成了一片星羅棋布的湖泊,最著名的便是當今的白洋澱。
從南皮傾斜北上,開鑿平虜渠,而從泉州到清河一段,便是王連定位的泉州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