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不難。”王連指著地圖解釋道:“此湖南界可依托丘陵,北界築造堤壩攔水,東西可在山陰水道堤壩基礎上加高,至於水源,此地平原有三十六條,皆可疏通引入,效法靈渠。”
“哈哈,此言有理,與君交談,真乃平生之快事也!”馬臻開心地大笑,也很佩服王連的才華。
王連重新回來坐下,馬臻也收起地圖,鄭重地敬了一杯酒,又說:“你我再商議下,此湖該以何命名。”
當然是鏡湖,後來改稱鑒湖,王連沒明說,提示道:“太守,依照慣例,總該跟先賢有聯係。”
“據說,黃帝曾在此地鑄鏡,便叫鏡湖,如何?”馬臻道。
“這個名字好,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遊。”王連鼓掌道。
“嗬嗬,王公子好文采啊!”馬臻讚歎道。
王連慚愧,這兩句詩是王羲之所寫,也影響了很多人,後來,這裏又出了很多名人,也引來許多名人在此流連忘返。
“太守,尚且還有兩個問題。”王連道。
“請講!”
“其一,南部風水極佳,必有祖墳眾多,其二,建湖之財力從何而來?”
王連這麼問,其實是心裏犯了猶豫,有些不忍這樣一位好官,因為觸犯富人的利益,最終被人誣告殺害。幾天來,他雖然對馬紅央依然沒什麼感情,但這麼開朗可愛的女孩子就要受連累成為階下囚,也於心不忍。
“若是驕縱這些豪強富賈,則萬事難行,可下令遷墳,不從者掘之,至於所需錢兩,也可以向這些人征賦,豈能白占眾多土地。”馬臻霸氣地說道。
從這些話裏不難聽出,要想指望朝廷撥付建湖費用,根本沒希望,一切都要搞自己,而且,馬臻盯上的是富人群體,這就難怪他們的反應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這絕對是拉仇恨的節奏,王連知道馬臻主意已定,不是勸說能改變的,他還是從懷中拿出了梟印,遞過去道:“太守,我不知道此物的價值,或許能換一些銀兩,支持鏡湖。”
“這是你祖傳之物。”馬臻猶豫道。
“相比太守為民謀福的決心,這些都不算什麼,請收下吧!”王連堅持道。
“此物甚為惹眼,我也要想個妥善的去處。”馬臻還是收下了梟印,因為缺錢,賦稅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接下來,兩人繼續交流如何建造鏡湖,思路越來越清晰,直到深夜,王連才回去休息。不難看出,雖然他沒答應娶馬紅央,但是,馬臻已經將他當成了女婿,給予了足夠信任。
又隔了一天,馬臻喊上王連出門,一同再去查看附近的地理情況,力爭做到規劃細致,修建鏡湖工程萬無一失。
馬紅央也跟著一路同行,卻不見外地跟王連坐一輛馬車,馬臻也沒反對。
這是王連穿越過來後,還是第一次乘車遊覽山陰城,作為曾經越國的國都,規模自然不小,但照比闔閭大城和鹹陽城,還是差了一大截。
街道上屋舍林立,商戶眾多,不乏擁有幾層小樓的庭院,可見城中居民有錢者並不少。但是,這也是問題所在,這些有錢人多半都有背景,或是曾經王侯的支脈,或跟當朝重臣有親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