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以哲是個“畫癡”,讓他一天24小時都用來畫畫都樂意。
所以對於有學生找上門來學畫畫,他是樂在其中的。
另一邊,駱以淵則是賣樂器的。
開始他的那些固定顧客隻有音樂學院樂器專業的學生,現如今,連不是音樂學院的許多學生也都來他店裏買樂器。
他的樂器,他自己最清楚,都是從國外進貨回來的。
當初他所在的那個音樂學院,有一位良師,對他在學習音樂的路上幫助很大,這些樂器,都是a貨,國內普通琴行很難見到。
駱以淵是覺得國內高等學府裏的音樂學院,也需要給大學生配備一些優良的樂器。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
這些都是一個道理。
有了優質的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也會更上一層樓。
可這些樂器的價格可是不便宜的,他賣給音樂學院的學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學藝術本就是一條燒錢之路,避免不了。
而大多數學藝術的孩子家境其實都還不錯,這一點駱以淵不擔心。
他隻是不希望,那些原本隻是為了追捧他們的粉絲,並不是因為喜歡音樂才去買他的樂器,這樣既浪費了錢財,還糟蹋了樂器本身的價值。
若是像駱以哲那樣,還可以教人學畫畫,好歹起到了傳播藝術的作用。
但像他這樣隨便地賣樂器給別人,駱以淵是不情願的。
他開琴行並不隻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想在其中了解更多熱愛音樂的人,求得同行知己。
他把每一件樂器都看做孩子一樣照看,自己的孩子被送出去了,他當然希望能有一個好的主人對待孩子,而不是買回家就放著不管它。
說他是商人,是,也不是。
他是個有藝術尊嚴的商人,這可能就是他最後的底線了吧。
駱以淵在一旁突然默不作聲了,沉默得讓人覺得有些不自在。
兄弟之間的心靈感應是十分有效的,駱以哲用腳指頭想,都知道駱以淵在考慮什麼。
“哥,你別操心了,我來跟那些粉絲說清楚好了啦!瞧給你愁的……”
“!!!”駱以淵再次驚訝地看向駱以哲。
這小子最近怎麼了?居然真的開始改口叫他“哥”了。
上次是因為把這小子逼急了,才讓對方說出了口,這次……怎麼可能又是巧合?
這家夥轉性了?
“看什麼看!我、我先去睡了!”
駱以哲站起來轉身之際,駱以淵悄悄地發現對方耳朵紅了。
嗬嗬,喊一句“哥”就這麼難?居然還害羞了。
駱以哲回到房間後,耳朵還是紅的,他從小到大一直堅持的事,還是被打破了。
說實話,他早就願意叫對方一聲“哥”了,隻是礙於麵子,本身也是個喜歡逞口舌之快的傲嬌性子,一拖就拖了這麼多年。
以至於心裏養出了叛逆因子,對方越是讓他叫,他越是不叫。
那日因為心急於妹妹駱柯兒的事,駱以哲被逼著叫了一聲“哥”。
這一聲“哥”一旦叫出口,就再也回不去了。
從此以後,他都將是被“哥哥”這個稱呼所支配著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