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哥兒忙點頭應著。等姑姑走後,福哥兒對著她說道:“這次爵位能順利拿回來,姑姑出了力的。”雖然沒有姑姑幫忙,他自己也能拿回這個爵位。不過時間得往後推了。
賀壽完回府,她去見了婆婆。婆婆倒是說了兩句話就讓她回去了。自從華姨娘從莊子上接回來後,婆婆是徹底不管府裏的事了。對於華姨娘的事,也是說到做到,再不管了。
沒多久,大姐回京了。這次回來是祝賀弟弟重新得了爵位。另外一件事,也是解決下麵幾個兒女的親事。
她能相幫的自然相幫,但是不能相幫的是決計不相幫的。比如大姐想將小女兒說成三侄子,這個忙她是決計不幫的。她也不知道,原本在外麵曆練不是應該越來越精明。怎麼現在越來越讓她摸不著頭腦。弟弟現在是國公爺,是應該要打好關係,可打好關係不一定就是要結為兒女親家了。
紫衣勸說夢璿不要管這些糟心事:“夫人,管好了自然好。管不好,夫人還得落一埋怨。夫人,你想郡主都為大姑奶奶做下這麼多事,可是她卻還是埋怨郡主不公。”為著嫁妝的事,大姑奶奶不知道心底多不舒坦。私底下說郡主不公。已經很多年了。
夢璿微微歎氣,話是如此,但是姐妹之間,該相幫的還是要相幫。若不然,落在外人眼裏,也太沒人情味了。
落到最後,她跟賀氏各自為大姐的一雙兒女尋了一門親事,都是門當戶對,對方也都不錯。大姐勉強滿意。
她在娘家,看著弟妹強忍著不滿,心底微微歎氣。弟妹願意相幫,一來是不希望大姐親上加親,二來也是看在她相托的麵子上才願意幫忙。大姐卻是還不知道,弟弟因為她對姑姑的一通的抱怨,認為她沒有感恩之心,已經對她冷了心。
解決了外甥外甥女的事情,她也落了一件事。一回到院子就聽到下麵人說,二姑娘不滿意她挑選的這些候選人,跟世子爺告狀了。
二姑娘是小華氏生的女兒。當年小華氏被送到鄉下莊子上,在莊子上呆了三年。也是她運氣好,送到莊子上去的時候,有了身孕。幾個月後生下了二姑娘。當時國公夫人讓人將二姑娘抱回來,仍然讓她呆在鄉下的莊子上。
她當時瞧著老夫人的那態度,以為這個女人會在莊子上呆一輩子的,隻是她到底小瞧了這個女人。這個女人趁著華家老太太臨終之前要見她的機會,又讓國公夫人接了她回來。隻是這次國公夫人當著她的麵對著小華氏說若是再惹是生非,就不是送到莊子上,而是送到庵堂。一輩子也別想再進國公府的大門。
可能是因為婆婆的這些話起了作用,小華氏回來後麵上倒是安份了。小華氏在生二姑娘的時候,因為鄉下地方,加上營養沒跟上。生產的時候是難產,再不能生育了。
夢璿以為時間長了,小華氏年老色衰世子爺到時候自然厭棄了。卻是不知道世子爺還是個長情的,竟然沒有因為小華氏年紀大了就厭煩了,反倒比以前更喜歡了。而且還對小華氏的生的二姑娘疼愛有加。不過有了國公夫人的話,小華氏這下是再不敢鬧騰了。
不過後來小華氏一個人可能太寂寞了,又不願意母女分離,於是想讓婆婆將女兒還給她自己帶。
她當時聽了這個消息以後,忍不住笑了起來。若是二姑娘一直養在婆婆身邊,以後說親也是極好的。若是養在小華氏身邊,可以想象會是什麼結果。
婆婆那時候是想讓她教二姑娘,但被她拒絕了。當時弟弟當時正好升官了,她有兩個兒子傍身,又有了姑姑出麵撐腰,她底氣很足,堅決不接這燙手山芋。最後婆婆無奈,自己教養。隻是婆婆下麵嫡出的孫女都有好幾個,都放在身邊,也大半是由著下人照顧著。
小華氏回來後,這麼一鬧騰,老婦人也將二姑娘交還給了小華氏自己教養。
小華氏本就是庶出,若不是因為被華家老太太教養,然後與世子爺見得多了生了情愫,造就了這段孽緣。若是小華氏沒被抬入國公府,怕也就嫁個門第不高的人家了。由著小華氏教導,教導處這樣眼高手低的性子出來了。
沒多會,世子爺過來。跟她商量二姑娘的婚事。身為嫡母,這些確實是她的責任。她為了應付搜羅出幾個與二姑娘門當戶對的的人選。這次之所以鬧上了,也就因為二姑娘認為她搜羅出來的人選太次。
她聽著世子爺說再挑選好些的人家,不由一笑:“世子爺,好的人家京城裏比比皆是。隻是也得配得上才成。”眼高於天,想嫁入高門。卻不想想自己的身份地位。庶出的在相等的人家隻有配庶出的。若是想當正頭娘子,隻有低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