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聽了笑著摸了摸他的頭。這個傻孩子知道,明睿比他多了一輩子的閱曆。這輩子又勤學苦練,不懈怠一天。明睿天資上乘,再如何也比拚不上的。
他不知道娘所想,隻是想著娘跟哥哥好像與生俱來的本事。忍不住嘟囔著:“夏瑤姑姑總說我長得像娘,性子卻像著爹。我想不僅性子,估計這腦子也像著爹了,要是像著娘我就該跟哥哥一樣了,娘,我吃虧了。”雖然是抱怨的話,但是確實讓他很鬱悶。論天資,他不比哥哥差的。不僅是先生跟娘總說他資質上乘,就連外麵的先生對他也是讚不絕口。可是人比人氣死人,他已經這麼好了,哥哥卻比他還好。不管是什麼一學就會。總比他快了一大步。
就比如學字,明明他跟哥哥一樣又努力又刻苦的,可是到現在他隻學會了兩種字體,哥哥卻可以寫三種字體了。而且寫得絲毫不比他差。哥哥花費了大半的精力在練功上,可是文采卻絲毫這麼好。若不是哥哥自小立誌當大將軍,這個狀元郎就是哥哥的。每次隻要一興起跟哥哥比一比的念頭,就發現哥哥老早就甩出他好幾條街去了。這讓他很挫敗的好不好。
種種跡象表明,哥哥肯定是遺傳了娘。而他呢肯定是像著爹了。要不然怎麼會笨那麼多。所以,問題在爹身上,不在他身上。
娘聽了這話哈哈大笑:“成,等我將這句話告訴你爹去。”溫婉是真沒想著兒子竟然會將責任歸咎在白世年身上。不過能這麼想也不錯。總比埋怨自己不夠聰明的好。
他才不擔心娘會告訴爹呢!牢騷發完了,他很認真地問娘:“娘,你覺得我能成為天下第一的大學者嗎?”他有這個願望,但是要做到,肯定很難。從今天他看不上眼的吳學士身上就知道,他火候差遠了。
娘點頭:“明瑾,做學問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幾十年如一日,這需要恒心與毅力。明瑾,你能做到嗎?明瑾,隻要你能做到,娘相信你一定能成為讓天下士子敬仰愛戴的人。”
他想了很久很久,最後點頭:“娘,我能做到。”他一定能做到的。做不到也得做到。仕途的路走不通,就隻有這一條路。他一定要做出成績出來的。可不能讓哥哥真將他埋汰了。
娘很欣慰:“你有這個決心,娘很高興。娘相信你一定可以在這一領悟做出很一般的成績。”隻要明瑾堅定這個信念,她就會傾盡全力幫助明瑾達成心願。
傷一好,明瑾就回翰林院去了。按照先生教導的,將姿態放低,收斂自己的脾氣。慢慢的也跟那些人相處融洽。相處融洽後,然要聽從娘的話,努力學習這些人的長處,他要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娘除了讓他安心在翰林院跟著那些酸儒學習,還讓他每次休沐的時候都去師公那裏,跟師公學習。娘以前說她在師公麵前什麼都不是,學的都是皮毛。他還半信半疑。可是跟師公呆了幾次以後,他就知道了在師公麵前,連皮毛都沒學到。
他當時不知道的是,這是娘特意請求師公這麼做的。就是要讓師公挫了他的傲氣。讓他知道學海無涯,不能懂一點點就驕傲自滿。也隻有這樣,他以後才能不眼高手低,安安心心努力學習。
他很喜歡跟著師公學習。但是娘卻沒答應,隻允許一個月三天。就隻有三天,多半天都不成。其他的空閑時間,都要完成娘交代的任務。所謂的任務,就是娘挑選一堆書讓他看。看完以後讓他寫心得體會。按照娘的說法,吸取精髓,去除糟粕。
師公得了他的疑問摸著白白的長長的胡須,笑著說道:“你娘是怕你時間長了,沾染了師公的脾性。到時候也跟著你師叔一樣,雲遊四海去。”先皇帝跟當今皇帝心裏還是埋怨她的。說他帶壞了溫婉。讓溫婉總想著雲遊四海。隻是沒想到溫婉也有這個忌諱了。宋洛陽失笑,這個丫頭。
宋洛陽真是誤會溫婉了。溫婉認為宋洛陽能樣樣精通,那是他天生就是這塊料子。明瑾不一樣,雖然聰慧卻沒宋洛陽的天資與天份。在這種情況下明瑾的精力有限,性子又傲。若是受到打擊怕是需要很大的戾氣才能讓他站起來。否則可能就厭學。所以溫婉是想讓他在一個領悟內成為頂尖的人才,讓他再著一領悟獲得成功。他也才有興趣與動力做下去。溫婉讓明瑾跟宋洛陽學習,跟宋洛陽學的是見識。
宋洛陽很欣慰明瑾會想要繼承他的衣缽。明瑾有這份心,他自然是傾囊相授了。將自己壓箱底的本事都教導給明瑾了。明瑾的悟性比溫婉差點,但不顧總體而言還是非常不錯的徒孫。
明瑾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看著妻子的肚子一天一個樣。
敏嘉就生了,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江琳歡天喜地地過來。溫婉卻是有些遺憾地說道:“怎麼就不是個姑娘呢!”
明瑾啞然,他很小就知道娘一直想要個妹妹。可惜這個願望在爹身體受創以後沒能實現。所以娘就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可惜,暫時不能滿足娘的願望了。隻希望哥那邊能滿足娘的這個願望了。
他聽到娘讓敏嘉想自己喂養兒子,那就自己喂養,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外人都說娘是個很講規矩的人,但是他卻覺得娘是最不講規矩的人。大戶人家有誰家當家夫人奶自己孩子的。
他聽了無語望天,還沒反對。娘就對著他說,他跟哥哥倆人小時候就吃娘的奶長大的。還說這樣什麼這樣母子更親近。他就不能理解了,就算兒子沒吃敏嘉的奶水,難道就不跟敏嘉親近,不吃奶水就能否認是嫡親母子的事實。好吧,家裏的事一向都是娘說了不算。他反對無效。
沒多久,哥那邊傳來了消息,嫂子也生了。哥跟他一樣得了個大胖小子。娘不高興了,娘抱孫女的願望又一次落空了。
他倒是想讓敏嘉盡快再懷上,然後給娘再生個白白嫩嫩香噴噴的孫女呢,可惜娘卻說得生產最好間隔一年。若不然對身體有很大的損傷。到老了各種毛病都來了。讓他多疼惜疼惜媳婦。
爹想給孫子取名,可惜卻被皇帝舅公剝奪了權利。皇帝舅公見著粉雕玉啄的兒子,賜名鈺。給哥的兒子賜名燁。
爹當時很鬱悶,皇帝舅公剝奪了給他們兄弟倆人取名字的權利。現在連兩個孫子取名的權利也剝奪了。
他當即樂嗬嗬地安慰著說:“爹,沒事。以後有的是讓你取名字的機會。”娘不喜歡庶出的,得讓敏嘉可勁地生。
哥哥來信說要讓嫂子帶了燁哥兒回京城。被娘駁回去了。說著孩子哪裏能比得過跟父母在一起。若是真要送回來,至少得過幾年再說。要說,整個京城再沒有比娘更慈善的婆母了。別說刁難了,就連一句重話都沒有。對敏嘉跟嫂子,那都是仿若對自己嫡親的閨女一般。整個京城的人無不羨慕。敏嘉也經常說她很幸運,有這麼開通的婆婆。這點讓他很自得。
他開始不服氣娘說他底子薄,可是時間長了他才知道要當一個學者真不容易,要學的東西太多。他要實現自己的願望,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多得沒有盡頭了。平生第一次他有了退縮的念頭,這次不是爹跳出來訓斥他。而是娘站出來了。狠狠批評了他。說著他若是連這點定性都沒有,以後還能做什麼。什麼都做不成:“明瑾,你一直說你明睿如何如何,可是你難道不知道你哥哥這些年是如何做的?你若是有你哥哥的這份耐心跟毅力,就一定能實現你的願望。可若是你現在半途而廢,你這輩子也終將一事無成。”溫婉知道這小子隻是起了懈怠的心思。也隻有用明睿才能激勵他。
明瑾把頭低得不能再低了。這還是他有記憶以來,娘第一次厲聲批評他!他很傷心。
還沒傷心夠呢,哥哥一封信過來。哥哥一直都很疼他的,雖然很嚴厲但是在生活方麵對他也是百依百順。可是這次,哥在信裏的口氣很嚴厲。說他若是這樣的心態幹脆什麼都別做,直接做個二世祖,享受一輩子榮華富貴就成了。
好吧,娘批評,哥哥還罵他,爹也不理他。若是真敢放棄,估計得眾叛親離了。想通以後,老老實實繼續學習了。
時間長了,他從師公那裏學到知道了知識不局限在書本上。師公的博學多才大大開闊了他的視野。娘的見解很獨到,在他陷入迷霧之中,娘指點一二就讓他有一種撥開雲霧見晴天的感覺。而且娘教導他的東西卻很新穎。後來娘直接跟他說,讓他專攻一個領悟,就讓他往著書這個領悟發展。
溫婉是想利用她掌握的一些知識,讓明瑾可以走在這個領悟的前端。溫婉很清楚明瑾的性子,單就他跟明睿這樣逼迫是沒有的。必須要有足夠的動力讓才能他一直堅持走下去。柔則,以明瑾性子怕是又要半路撂挑子。而這個動力,就是榮譽。隻有讓他知道做這個真的可以給他帶來想要的東西,他才會一直堅持下去。
明瑾在翰林院呆滿了三年,沒去赤手可熱的戶部或者吏部。而是去了相對冷清的禮部。禮部沒什麼事,是個清閑的衙門,這樣他就有更多的時間鑽研學問了。
在靜心學了四年以後,得了娘的同意開始著書。他自小就喜歡聽娘講的故事,娘講的那些故事特別的吸引他。所以娘讓他著書,他也覺得不錯。將這些有趣的故事寫出來,也許會有很多人喜歡呢!
寫書的過程,師公給了他很多的知道,這些都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經驗,非常的寶貴。娘也在中間提出了不少的意見。
他寫這本書,反反複複修改,寫完以後修正了六次才得了師公的首肯。這時候他才知道,雖然隻是一個故事,但是要完完整整寫出來不是一般辛苦,比他想的要艱難。要想成為第一學者前路艱難啦!
書出版以後得了很多名士的讚揚。可以說大獲成功。很多人都說他繼承了娘的衣缽。他開始也是抱著這個要繼承娘衣缽的想法。可是後來知道娘當年出的那幾本書,都是陰錯陽差,根本就沒有潛心做學問。娘就喜歡做生意。所以確切地說來,他是繼承了師公的衣缽。
一向對他不假辭色的爹也是滿臉的欣慰。哥哥也從千裏之外,寫了信回來,大大地稱讚了他一回。以前瞧他不順眼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翰林院的那幫學究也都紛紛真心讚揚他。這時候的他心裏浮現出一股巨大的滿足感。
娘說,這條路非常適合他的。讓他一直走下去。不過娘在鼓勵他的同時,卻也不忘記教導他權謀之術,娘教導這些是不讓他牽扯那些亂七八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