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時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有三個人,太後,弟弟,妻子。太後是他的母親,為他上位也是出謀劃策,外家也出力甚多。所以他登基,雖然外家勢力過於龐大,但是礙於孝道與從龍之功,他一直受到掣肘。也一直忍耐。而弟弟碩王,因為是一母同胞,兩人又相近八歲,可以說是他看著長大的,自小對這個弟弟就疼愛有佳。妻子是他的最愛,為了戚晚霞他連結發的情份都不管,飽受禦史的口水。
師妹在信裏說,若是讓他知道,這三個他最重要的人一起背叛了他。怕他承受不住。更重要的是,一旦他知道了真相,以他的性子肯定不會忍受。事情一旦暴露,太後與碩王將會孤注一擲,天下也將大亂。所以,師妹的計策是先毒死戚晚霞,再殺了碩王。碩王沒有留下子嗣,太後又隻有碩王一個兒子。碩王一死,太後也支撐不住了。到時候也活不了多長時間。等太後一死,收拾外戚很容易。
計策是好計策,可是卻有一個很大的漏洞。戚晚霞中毒死了,以他對戚晚霞的癡迷,師妹還擔心他會一蹶不振。不僅如此,師妹還知道到時候所有人都得遭受滅頂之災。這其中第一個遭殃的鐵定是她自己。若是如此,怕是還要拖累了一雙兒女。所以,她隻有跟著戚晚霞一起中毒,才能釋放他的疑慮。
可師妹也明白後宮爭鬥的殘酷。一個沒有娘看護又有著強大外家的皇子,十有八九是活不下去來的。為了能讓兒子活下去,她選擇了將兒子放在最讓他厭惡的杜氏的名下。寧願讓他厭惡自己的兒子,讓兒子背負卑賤的出生,也要讓他活下來。
為了防備他遭受這麼大打擊一蹶不振。師妹用碩王逼迫了戚晚霞,讓戚晚霞逼他答應要好好地活下去,要重振大齊的江山。而後麵的事,卻如師妹所算計的。戚晚霞死了,碩王去祭奠,結果卻被不明人士殺了。太後一得到這個噩耗,當下中風,沒多長時間也去了。而他因為答應過戚晚霞跟師妹,所以含著悲痛,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政務上,收拾著先皇留下來的爛攤子。
不管如何算計,師妹心底還是存了一股奢望。她還是奢望著有一天能讓老八的身份大白於天下。師妹希望在那一日,能讓老八在她的墓前叫她一聲娘。也因為存了這個希望,所以她將這個秘密存放在金絲楠木匣子裏,放在福徽手裏。
冥冥之中有著定數,師妹最後的願望因為溫婉的出現終於實現了。讓老八的身世公之於眾,也讓他知道了。
他也看了師妹留給老八的信件。信裏充滿了自責與悲痛。師妹其實已經預見了老八將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境遇。所以在信裏一直請求著老八的諒解。
信給了老八,看著老八眼中的欣喜與急迫。他心底也是悲痛的。其實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若不是他,師妹也不會用這麼決絕的法子來了斷那些事情。
立了老八為太子,慢慢將權利移交給老八,幫著分擔一些政務,他也能清閑一些。若是以前,他不可能讓老八一人獨大的。隻是先後師妹留下的書信,再有溫婉中了睡美人明知道要死還是那麼的坦然。這麼小的年齡就能看透生死,他都活到這把年齡了,什麼福都享受過了,有什麼舍不得的。就如溫婉所說,生老病死,自然的規律,天道的輪回。想通了,權勢好像也沒那麼重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他將對師妹的虧欠移情在溫婉的身上。聽到溫婉說,當太子也沒啥高興的。因為當皇帝,是天下第一苦差。他當時哈哈大笑,可是笑過之後卻深深覺得溫婉的話在理。當了昏君,要被天下人唾罵。當明君,明君不是那麼好當的。
這件事以後,他讓溫婉參與政務。刻意教導了溫婉如何處理朝政。如何用人心,手把手地教導。甚至還教導了溫婉一些帝王之術。
若是別人他是決計不會教這些,一不小心會天下打亂。但是溫婉卻不一樣。通過這些年的觀察,皇帝很確定溫婉的性情,這個丫頭對權勢不熱衷,人懶散不願意受束縛。永遠都不可能謀反,不會做危害朝廷危害天下的事。
不擔心溫婉做不好的事,他卻擔心老八到時候卸磨殺驢。溫婉答應襄助老八,以這個孩子的性子答應了就會傾盡全力。那孩子一定會施展所有的才能幫扶老八的。
擁有富國之才,在軍政大事上也能輔佐老八。到那時候溫婉就會成為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擁有滔天權勢的人。以老八刻薄多疑的性子,真不是他擔心,有七成七的可能會過河拆橋。
可能是人老了,心腸也軟了。他想讓這個孩子好好地活下去,開開心心地活下去。而能保溫婉平安一世的,就隻有靠溫婉把握好分寸,掌握好這個度。好在這個丫頭很孝順,雖然不喜歡也不熱衷這些,但為了安他的心,一絲不苟地學習。學得很好。
對於溫婉婉跟他提出來想要婚嫁自由。他當時想著,怕是這個丫頭也不希望將來婚姻被老八強迫嫁給皇子,所以先要了婚嫁自由的聖旨,等於是有了拒絕的絕佳借口。對此他倒也沒什麼意見,讓溫婉嫁一個喜歡的,滿足這個丫頭的願望也是好的
可在這個時候,卻收到了白世年的折子。白世年在折子裏提到郡主曾經說過邊城需要改良馬匹、武器裝備等事宜。希望郡主能多給一些建議。
看到這個折子他很是狐疑。溫婉的性子他最清楚不過了。對於朝政,他是半個字都不會說的。雖然他知道溫婉對朝政,對很多事見解獨到,但卻從不能有一言半語。就算這些年她幫扶老八很多,也從沒對老八說過他聽到的內務。而且在他身邊這麼長時間,從不為老八多說一句好話,也沒說過老五半個字壞話。
溫婉做事非常有原則,也有分寸。怎麼可能會對見過幾次麵的白世年說這等軍國大事。
想著溫婉失蹤的四天。這四天溫婉到底去了那裏,誰也不知道。暗衛跟神機營的人都查不出來。他想著白世年的表現,眼角跳躍了。但願不是他所想的那樣。可惜,結果就是他所想的那樣。
溫婉竟然與白世年拜堂成親。更不可思議的是,溫婉竟然就是白世年一會惦念的小狐狸。還有比這更有緣份的事。相比燕祁軒,他倒是很看好白世年。
覺悟大師給算過溫婉命,說溫婉福澤深厚,貴不可言。一般女子貴不可言指的是貴為國母。可是以溫婉的性子,而且對老八那幾個兒子也不假辭色。若是讓那個丫頭勉強嫁,她也不會嫁。而且皇宮內院,真不適合那個丫頭。在這裏有著他的庇護,溫婉還三番四次陷入危難之中。若是將來為一國之母,還這麼心慈手軟,怕是會被人算計得連骨子渣滓都沒了。而且溫婉的一身才華,也不適合入後宮。
他當時想著,也許溫婉的貴不可言,不是指為後。而是指溫婉在前朝的地位。以溫婉的才華,若是真施展開來,加上與老八如父女一般的情份,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很正常。
再想想白世年,除了年齡大了一點,不管從哪裏看都配得上溫婉。隻是,想著白世年的身份以及那些傳聞,他有顧忌。讓天老兒給白世年算算命,看看他到底是什麼樣的命格。可惜讓他意外的是,白世年的命格也改動過了。
也在這個時候,夏瑤告訴他,覺悟大師還說溫婉有天定的姻緣。若是真有天定的姻緣,怕隻有白世年了。若不然也不可能這麼多的巧合。溫婉抵死反抗這門姻緣。他也沒過多幹涉。既然是天定的姻緣,溫婉想反抗也沒有用。而且年齡也小,過些年想通了就沒事就好了。
當然,他也要試探一下溫婉。看溫婉對當皇後有什麼意向。沒想到這個丫頭的言論嚇著他了。什麼叫隻準她一個人,連隻母蒼蠅都不能靠近。若是真強迫他嫁皇子皇孫,就得學呂雉,不對,比呂雉還狠毒。他雖然知道溫婉這麼說是打消他的念頭,但是看著溫婉深沉的雙眸,心底還是冒起了寒氣。
朱雀也是對他說溫婉不適合皇宮:“皇上,讓郡主一直保持這樣純良的品性,是社稷的福份。若不然郡主的性情一旦變了,誰也掌控不了。”朱雀的意思,就讓溫婉一直生活在皇帝跟老八的庇護下,溫婉也能一直保持純善的性子,也能做更多的好事。若是放入後宮,與後宮的女人爭寵。不是被這些女人算計沒了,就得開始算計其他的女人。溫婉是他調教出來的,手段如何他心底有數,加上一身的本領,還有那斂財的手段。溫婉真的為後了,那就不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而得讓讓她的丈夫也成為傀儡了。
考慮良久,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給了溫婉婚嫁自由的聖旨。他給溫婉婚嫁自由的聖旨,是認定了溫婉與白世年乃是天定的姻緣。再者,當今天下估計也就白世年能受得住在姻緣上如此霸道的溫婉了。
太子處理政務處理得越來越好了,雖然偶爾也有瑕疵,但卻是無關緊要的。時間長了,經驗足了也就好了。
他的身體也越來越不行了,太醫說他也沒幾天時間了。聽到太醫的話,他沒有驚恐,更沒有舍不得。這一年多他已經漸漸放權,朝中大小事老八都上手了。老八已經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儲君,未來也會是一個合格的君王的。
不過他看著老八帶著一幹皇孫過來守著他,心底還是很欣慰的。也認定之前他放權的決定是對的。老八儲君之位固若磐石,不必如他當時上位那般危機四伏。最後還讓皇宮血流成河。
臨走之前,他召了老八。交了兵符給他,政務上的事也不需要他說了。這近一年的表現也沒什麼可放心不下的。唯一放心不下的隻有溫婉那個孩子了。那個孩子是個實心眼的。在那孩子的心裏是將老八當成了唯一的親人了。老八已經傷了那個孩子的心,萬萬不能再傷一次那個孩子的心了。再來一次,怕是永遠不會原諒老八了。
為此他特意告訴老八,溫婉不僅有富國之才,還有著強國之策。要他好好的善待溫婉。他要老八珍惜,也要保護好溫婉這份赤子之情。這樣,溫婉才會傾盡全力相幫。以老八的本事,加上溫婉的全力襄助,大齊必定能擺脫現在的窘狀,實現他沒能實現的國富民強的願望。
得了老八的許諾,他也能安心了。
誰都有這一天的,他是九五之尊,天天稱呼萬歲。但並不是真的就能萬年長存。他要死了,他不害怕,心是從未有過的安寧。累了一輩子了,終於可以好好地歇息了。
閉上眼的那瞬間,他看到了師妹朝著笑吟吟地說道:“師兄,你終於來了。我等你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