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苦不堪言的朝臣(2 / 3)

當然,溫婉肯定也不會準許他回家抱孫子去。

陳大人很是憂慮。

米相倒是看得開:“其實郡主要求的都是一些小事。我想郡主會有分寸,知道適可而止的。”其實要米相看我,溫婉這其實就是一個下馬威。讓眾人知道,別將她的話當成耳邊風。否則代價不是他們付得起的。

不僅陳大人過來了,就是其他幾個人也找了米相商議這件事。看如何才能勸說溫婉郡主。米相直言不諱道:“郡主要求的隻是小事,又不是動搖朝綱。你們若是要對著來,沒好事的。”溫婉郡主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不聽,成,回家去,她有的人用。

眾人都見了米相都沒反駁,都回去了。等寫奏章的時候,這些官員心裏暗暗叫苦。他們已經習慣用詞華麗,沒有標點。現在驟然邊個,標點符號倒還是其次,自己念著,停頓的地方就點上逗號句號(逗號句號在商行跟銀行之中早就開始用了,隻是沒推廣開來)。最頭疼的是簡潔,溫婉的要求,一句話的事情不要給她廢話上兩句三句,浪費她的時間。這下浪費的就是朝臣的時間了。一篇奏折這些朝臣都與幕僚斟酌再斟酌,修改再修改,盡量簡潔,然後標上標點符號,一段一段地分開。全部都按照溫婉的要求來做的。花費的時間是以往的數倍。才戰戰兢兢地呈上給溫婉看。

溫婉看著分了段,用詞也不再華麗簡潔許多的奏折,對著夏影嗤笑道:“這些人就是得看到手段才願意屈服。”其實文官比武官更怕死。古來都是文官投降的多,武官投降的少。這些人耍嘴皮子的功力比一流的殺手都厲害。而且這些人,你若是退一步,他們就給你逼得要再退兩步。你若是一步都不退讓,他們也都老實地照做。

夏影有些擔心地說道:“郡主,這樣朝臣對你會很有意見的。等皇帝回來,到時候彈劾你的奏章可就會很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夏影擔心溫婉這樣做吃力不討好。

溫婉看了夏影一眼,心裏嘀咕著,這個女人還算沒埋沒了良心。不過對這些她是無所謂的。牢騷就牢騷了,又能奈她何。就算皇帝因為這個怪罪於她,溫婉也無所謂了。她這個代理人,做得太好朝臣個個稱讚,那才是麻煩來了。相反,若得朝臣個個心裏咒罵反而是好的。你想,若是她比皇帝舅舅都做得好,皇帝回來還混個什麼勁。到時候皇帝心裏會怎麼想的,溫婉都可以猜測到。

溫婉對大臣的要求還不僅是這些,這件事完了以後溫婉要求朝中的官員對於自己稟奏的事情,要附加上自己的解決法子。用不用是她的事,但是解決方案必須寫上,不能敷衍了事。若是敷衍了事,到時候又是一通責難。輕則摘了烏紗,重則進監牢呆幾天去。

溫婉這行事,讓墨守陳規的老臣無法接受。但是沒辦法,形勢比人強,他們就是去郡主麵前撞柱子,以死為薦也得見得著溫婉本人才成呢。溫婉壓根就不見他們。

再說,隻是一點小地方的改革,又不是禍國殃民,那些老臣雖然都是滿腹牢騷,但也不敢去碰溫婉的逆鱗。老實地按照溫婉說的做。

至於其他的臣子,隻想著,幸好郡主是代為管理幾個月,若是一直都這樣,還不得累死。

朝臣叫苦,溫婉更是叫苦連連。這當皇帝可真的是再悲催不過的差事了。她已經算很厲害了,但是現在才知道,她真的是井底之蛙啊!當個攝政郡主才三天,溫婉都汗顏不已。恩,農業不懂,水利不懂,軍事不懂,反正大半的事都不懂。可這些就算她不精通也得要一知半解。溫婉這會是理解了一個詞,書到用時方恨少。

當然,一般事物,皇帝大致知道就不去詳細問。溫婉卻是一個較真的人。她若是不知道來龍去脈,恩,就算不了解得很詳細,也得知道的七七八八,否則她沒法批閱奏折的。不懂就宣了相關的人來問。真正的叫刨根問底。

更好玩的是,溫婉對於下麵要錢的奏折處理的分外謹慎,必須得讓人說個一二三四五出來。就差列一個明細單子留著備案了。當然,若是急用她也會批閱撥付,但是事後必須得詳細列明去處。

溫婉這麼一弄,被問的人往往出了書房以後,就發現自己全身都濕透了。回去後趕緊惡補知識,全麵補。然後朝臣一邊叫著苦,一邊都勤快地翻閱資料,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以防備到時候郡主問問題,被問得一愣一愣的,丟臉是小事,丟官是大。

蘇顯是禦史,最近是很清閑的。溫婉如今理事是,禦史是最清閑的一個行業。因為除了正常的議政,溫婉壓根就不召見禦史。禦史上的折子,隻要是皮毛蒜皮的事情,不影響朝局溫婉就不管。

蘇顯從外麵回來,剛換了衣裳,就聽見老太爺請他過去。蘇顯去了老太爺的院子裏,站在屋子裏恭敬地行禮後叫道:“爹。”

蘇相恩了一聲:“今天郡主又頒布了什麼新的規矩。”溫婉理政以後,已經頒布了數條規矩了。

溫婉也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一直都是這樣的。商行跟銀行呈報上來的表,都是非常簡潔的,沒什麼華麗的詞藻。所以,也沒人說溫婉郡主是故意刁難大臣。

蘇顯將今天大致的事情都說一遍。

蘇相一直躺在搖搖椅上,蘇顯說話的時候是眯著眼睛的。等到蘇顯說完,也沒什麼反應。

蘇顯將自己的疑慮說了:“爹,郡主這樣做,已經惹發了朝臣很大的意見。我擔心這樣下去對朝局不利。”如今每一個官員都是滿肚子的牢騷。以前都以為郡主處事溫和,沒想到現在,咳,不提也罷。

蘇相輕笑一下:“能惹什麼大事。隻要溫婉處理朝政沒問題,其他都是小事。”都是眾人不習慣,等習慣了也就好了。

蘇顯想了一下後說道:“郡主處理朝政倒是謹慎的很,沒獨斷專行。不懂的就召了大臣去問。然後還會尋問米相大人。”蘇顯其實有些奇怪。溫婉也經常接觸政務,為什麼現在事事都要問米相跟六部尚書,還有一幹大臣。以前皇帝在時的時候都是折子上去,等著皇帝批閱後去眾人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溫婉這麼一弄,眾人都不大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