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正準備回家,卻被幾個老鄰居圍住了。一個上了些歲數的婦女出聲問道:“大慶啊,大媽想麻煩你個事兒。”
大慶見是鄰居劉大媽,猜測肯定是聽了剛才的職工們說自己在這兒才特意趕過來的,忙問道:“什麼事兒啊?”
劉大媽說道:“廠裏下崗的女工不是有好多在紅橋區新天地市場裏做小買賣嘛,我兒媳婦也在那裏賣服裝,去年市場拆了,當時知道新建的市場攤位可以買,我家裏就琢磨著給兒子一家湊湊錢,買個屬於自己的攤位,哪怕有一天老了,幹不動了,可以租出去,還能有個收入,可是這一年多了,市場都還沒破土動工呢,你說這讓我兒子一家怎麼辦呢?”
大慶不解的問道:“新天地的新市場不是已經十月一開業了麼?”
另一位大媽解釋道:“劉大媽沒說清楚,我們買的是那個鑫達公司的商鋪,當初廣告上說的特別好,說什麼投資五萬,三年回本兒,一鋪養三代什麼的。我們錢都交了一年了,可是還沒見到新市場地基呢。”
大慶聽說過商品集散中心的事兒,光知道鑫達公司可能跟新天地不是一個路子,鑫達公司是要賣商鋪,而新天地隻是租。新天地公司為了早點能夠重新營業,很快的將新市場按市裏的建築要求蓋了起來,而鑫達公司可能是想把商鋪都賣出去之後再開建。大慶勸解道:“這個鑫達公司可能是賣房為主,等所有商鋪都賣出去了再建樓,大家稍安勿躁,再等等吧。”
“大慶啊,你有身份,你幫幫大媽吧,幫我們把房款退了行麼?”劉大媽懇求道。
大慶不敢給老鄰居們做什麼保證,但又不好意思推脫,隻得繼續勸說道:“大家再先回去,我想辦法幫大家交涉一下吧。”
鄰居們見大慶答應幫他們了,知道這是個言而有信的人,一番千恩萬謝之後各自回了家。
張宏宇的辦事效率還是很高的,經過一晚上的緊急會議,新陽市領導決定,既然這個周氏企業沒有這麼大的用工量,那就沒必要占著老紡織廠這麼大地方,要求他們搬遷去下麵的縣裏。紡織廠空置出來的土地麵向社會征集設計方案,重新加以利用。
老百姓常講,眼不見心不煩。張宏宇就是要周家別想得了便宜還賣乖,讓他們知道,新陽的空子不是那麼好鑽的,既然你們不擔當社會責任,那就別在那裏礙下崗職工的眼,滾遠點兒吧。
周雄找到市領導,想要些搬遷費之類的賠償,但卻隻得到限期搬遷的通知。周雄最初覬覦的就是紡織廠的土地,這個老廠子占地麵積之大是一般企業所不及的,可開發利用的地方很多,甚至可以擠出很多地方搞地產。但他沒想到的是,這些穿著一般,看起來社會地位低下的一群人居然能左右新陽市裏的決策。
周雄不知道解放後的紡織工人有多麼團結,計劃經濟時期為了出效益,他們可以不眠不休的奮戰一百天,改革開放以後為了自己的權益,他們可以集結幾千人去市政府門口靜坐。而這一切的影響,張宏宇是知道後果的,他搞開發區時,招來的有實力的外商多了去了,才不會顧忌一個過了氣的台灣商人什麼,更何況讓這個老資本家的後代入駐了紡織廠,本身就很讓新陽市丟人了。
張宏宇想讓視線可及的紡織廠變成新陽另一個城市中心。這個宏偉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先把它培養成一個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城市副中心,成為新陽新的經濟增長極,隻有這樣,才能吸收大量的下崗職工再就業,才能讓新華區大多數居民徹底從下崗的傷痛中站起來。張宏宇不想做一個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令行禁止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