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怨念(六)(3 / 3)

張蘭見兩人本是為張宏宇著想,卻因為自己的一個話頭都感覺心裏有愧了,忙勸道:“咱們先別多想了,大不了拿到證據之後處理的周全些就是了。”

三人商定好計劃,感覺沒有漏洞了才分別。大慶陪著張蘭下了樓,主動說道:“蘭姐,你是不是還跟我有誤會呢?”

張蘭輕笑道:“不至於,前兩天有個事兒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什麼事兒?”大慶好奇道。

張蘭說道:“你應該知道的,就是一個小夥子因為惱怒老外跟自己的女朋友貼麵告別,動手打了老外。結果小夥子因為老外的一個輕傷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我寫了一篇稿子發回了報社,卻被我們主編打電話臭罵了一頓,說我給東湖的經濟發展添亂,給中外文化交流製造障礙。”

大慶說道:“這事兒我知道,這又不是第一次出現老外跟當地人的摩擦了,哪次不是都向著老外的。大環境就這樣,有些事管不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新陽是發展了,發展速度差不多領跑全國了。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的獨資企業越來越多,外國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也帶來了腐朽的生活文化,這可能是所有專家學者都始料不及的。招商引資的副作用在新陽尤為明顯,但是還不能拿到桌麵兒上提……”張蘭說著說著不願再往下說了,她不想再做一個鬥士了,以前不想但還放不下那份情懷,但她現在認識了林菁,隻想安安定定的維護屬於自己的幸福。

大慶開車拉著張蘭到了家屬區,把車停在林菁家的小路口處,作別張蘭去看自己家正在蓋的二層樓了。大慶也沒想過把老房子蓋成二層樓該幹什麼用,他隻是見別人都蓋了,自己不蓋就好像扯了別人後腿似的讓人瞧不起。紡織廠是大慶進城的第一站,也是他最在意最想讓人看到自己活得風光的地方。他看著別人家都是紅磚樓板的二層樓,自己家已經是澆築的鋼筋混凝土時,自豪感油然而生。

“陳局,您家這房子都能抗十級地震了吧?以前要是劉建民家蓋成這樣,職工們打死也推不倒。”一個路過的鄰居說道。

大慶對來人笑了笑沒說話,隻是繼續看著工人們綁鋼筋。

家屬區裏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沙子、石子、水泥、紅磚擺的到處都是,本就狹窄的道房變的更加擁擠。有的蓋不起房子的人家,一到夜裏就往別人家的水泥上潑髒水,就為了讓自己的“紅眼病”症狀緩解一下;還有的趁鄰居不注意,偷點兒材料給自己家的房子修修補補;最可氣的還是那些潑皮無賴戶,自己不上進也看不得別人過的比他好,晚上直接去別人家的沙堆上撒尿、撒鹽,自得其樂。

一盤散沙的發展雖然不平衡,但是也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一些下崗之後怨天尤人的職工為了日子不讓別人比下去,開始積極找工作了,很多四十上下的女工主動找到了胡永剛,想去新天地的出租車公司謀個司機的差事。年輕些的去到開發區,當起了電子廠流水線上的工人。紡織廠工人下崗後的怨念在一點點的消失,積極的人主動化壓力為動力,找到了新的營生,做傳銷也罷、開出租也罷、去批發市場做小買賣也罷、繼續當工人也罷,總之生活又有了方向;消極的人們也被發展的大潮推動著,躺在床上想著生財之道。

大慶深深的感受著十五年來紡織廠人的變化,他們曾經榮耀,曾經輝煌,但在改革開放的大潮湧動下,在被時代發展所遺棄時,他們沒有倒下,盡管活的卑微,但依然借著地氣,像顆在水泥地下掙紮了許久的種子,努力的發芽,一點點拱裂了“銅牆鐵壁”般的水泥地,從水泥裂開的縫隙中驕傲的伸出一抹新綠,向踐踏他們,想用水泥封死他們的家夥高傲的昂著頭,宣示著生命的不屈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