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橫豎不一樣(一)(3 / 3)

武誌學笑道:“這樣也挺好,蔡嘉盛總不能接手之後不跟你簽合同吧,她辭退誰也不能辭你,哈哈。”

馬曉雲歎氣道:“許健給領導班子都鋪好了後路,卻把自己跟廠子綁在了一起。這下他可能挺失落的,撇家舍業的決定跟廠子共存亡了,可突然發現之前的設想都被市裏推翻了,犧牲最大的反而可能是他這個廠長。”

張蘭聽了半天說道:“蔡嘉盛要是不用他,或者不讓他入股,他可就真是騎虎難下了,廠長到頭來也下崗了,那不成笑話了麼?市裏沒給他個說法?”

“他沒跟我說,我在市政府會議室外麵等了半個多小時,他出來之後就跟我說:‘嘉盛集團贏了。’然後就把一個文件遞給了我,我也是看了文件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兒的。”馬曉雲說道。

武誌學突然問道:“許健知道蔡嘉盛和你的關係麼?”

“我不清楚,反正我沒跟他說過,他要是從別人嘴裏聽說過也不一定。”馬曉雲說道。

張蘭說道:“武大哥,你就別擔心這個了,許健現在連他自己都顧不過來了,那裏有工夫懷疑曉雲,再說了,曉雲哪有能力左右八千萬的投資,就是能,估計也是勸他後爸別接這個爛攤子。”

“張蘭姐,你就是來采訪紡織廠改製的?”馬曉雲好奇的問道。

“確切的說是新陽國企的改製,當然了,紡織廠作為新陽職工規模最大的企業,絕對是這次改製的代表和關鍵。”張蘭說道。

“紡織廠是船大難掉頭,領導們又總以行業老大哥自居,自己的市場調研滯後不說,放不下身段給一些民企做印染加工。早死早超生,不是壞事兒。”馬曉雲慧眼如炬的說道。

“曉雲,你是廠長秘書,跟一般職工的視角不一樣,以你的角度,對紡織廠的改製問題怎麼看?”張蘭問道。

馬曉雲看張蘭拿著筆和本,一副認真的架勢,知道這就是開始采訪了,端正了一下坐姿,捋了捋思緒,說道:“紡織廠改製涉及的問題比較多,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國企改民企並不是墮落自棄,而是一次鳳凰涅槃。咱們國家紡織行業生產過剩已經是行業內不爭的事實了,但國有紡織企業卻沒能在市場大潮中占據一席之地。咱們紡織廠還算好的,外地有很多國營大廠前些年就破產了,由於沒人接手,產房都拆了。為什麼?懂市場的人做不了主,做得了主的又回天無力,隻好盯緊了自己的錢袋子和官帽子。”

張蘭趁著馬曉雲喝水的工夫,抓緊記錄完,然後又問道:“你能詳細解釋一下你所說的‘回天無力’麼?”

“長期的退休職工養老負擔,廠辦福利的支出負擔,銀行貸款的還款負擔等等吧,再加上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馬曉雲聳了聳肩繼續道:“養老保險改革以後,企業擔子輕了,但是又忙於給職工補償多年未兌現的住房福利,沒能及時把貸款清還,好容易破產了一次,政府給減免了許多貸款,企業又因設備更新不及時,產品結構不豐富,對市場迎合度不高等問題,沒能積累更多的資金來保證產品升級。總而言之吧,這個死循環走到今天也該結束了,否則矛盾的雪球越滾越大,再等掉落山地讓矛盾炸裂時,根本就無法收拾。”

張蘭繼續問道:“作為紡織企業,國企和民企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橫豎不一樣。我看過一些管理學的著作,有些國外的管理學思想我很讚同。企業就是要以盈利為目的,以效益為首位。國有企業的領導很多都有這種思想:掙的再多也是國家的,跟自己沒關係,想方設法不虧了自己才是關鍵。還有一些通過權錢交易上位的國企領導,為了收回成本,更是不擇手段大撈特撈……我認為:國家把高效益的企業盈利轉化為稅收,再通過財政的支付分配給社會的公益、福利事業性單位,給全民一個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教有所學的富強社會。民營企業隻要照章納稅,保障職工權益,那它為國家做的貢獻和國企有什麼區別?民營企業的領導者沒有為誰賣命的顧慮,掙了錢,納稅就是回報社會;給職工發工資、發獎金就是為國家解決就業負擔;剩下的放到自己口袋裏就是勤勞致富!”馬曉雲越說越是激動,義憤填膺的訴說著企業製度上的陳珂冗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