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估計能要多少賠償?”楊誌問道。
周正平把楊誌和黃自立拉到一邊,小聲說道:“我們一共二百零三戶,一家要兩千塊錢還四十多萬呢。”
楊誌心想,這個事兒劃算啊,幹成了之後給弟兄們分分,自己和老黃怎麼也能一人落個五、六萬。可是想到有些人家的人性,又拿不準的說道:“有些人家要是知道我們哥倆要了這麼多,事成之後不認賬怎麼辦?”
“賠償這麼多錢,總要有個代表去領吧?到時候先過你們的手還不行?”周正平說道。
幾個人商量好細節,一場坐地請願就這麼敲定了下來。
新華區企業眾多,在市裏嚴令叫停企業自建住房之後,一些想蓋樓卻還沒蓋的廠領導著急了起來,通過各種渠道想找市裏開個後門兒,可是麵對建設部門和主管市長的冷麵孔,他們退縮了。
與之不同的時,郵電、電力、石化等有錢的單位直接在陽江新城買了商品房,變相的給職工們搞了福利。新華區領導為了安定團結,在新天地公司的建議和挑頭下,在新華區邊上圈了一塊兒地,搞起了一個三十多棟樓的“安居工程”,讓這些企業把自建的費用交給新天地公司,從新天地公司的“安居工程”買房。唯一不同的時,有錢的單位按市場價買,這些沒錢的製造企業按“成本價”買,既然大家都是買,市裏也就無話可說了。
安居工程總體利潤很低。因為新天地公司為了得到陽紡路和廠後街道路兩邊的商業用地,以幫區裏解決大批企業職工住房問題、商業門臉兒所帶來的新增拆遷戶的安置等條件跟區政府做了交換。又用安居工程的十幾套房子換來了建設、土地、房管等部門的一路綠燈。整個公關項目雖不足為外人道,但卻成了陽江建設史上的經典案例。
一九九四年的五一勞動節是一個值得歡慶的日子,紡織廠的拆遷戶歡天喜地的搬進了新房;困擾了新華區工人老大哥們一年的住房問題,也在“安居工程”的一聲炮響之後開工了。
但就在市政部門的施工隊伍來到紡織廠家屬區拆房時,一隻有組織的隊伍攔住了他們。楊誌和黃自立拉著“還我安寧”的條幅,領著人把施工隊伍攔在了家屬區外。施工部門的負責人了解了情況之後,很快就將問題逐級反應到了區裏,區領導知道這些人的房子已經被新天地公司買斷了,直接打電話讓新天地公司去解決問題。
張彤、劉輝、許建設三人就這樣出現在了楊誌和黃自立的對麵。不一會兒蔡嘉盛和大慶也到了,大慶看著楊誌和黃自立跳梁小醜般的麵孔,又看到躲在他們身後的周正平,心裏不住的冷笑。
大慶走上前去說道。“楊誌、黃自立,如果我沒記錯,你們不住這兒吧。”
兩人不敢和大慶頂撞,楊誌委婉的說道:“街坊們求我們出麵,給他們討個公道。你是公安,你給大家評評理,修了路之後,他們白天吸著揚塵,晚上聽著汽車喇叭聲,該不該得到賠償?”
大慶沒理會兩人,領著蔡嘉盛進了家屬區。張彤對著人群說道:“大家夥聽著,不要鬧了,你們的房子馬上也要拆了,拆掉後會在五一開工的安居工程那裏分給你們樓房住。”
周正平一看自己策劃了這麼久的事情眼看就要被張彤攪黃,對著身後的街坊們說道:“大夥兒別信他的,他就是想把我們哄回去,好讓施工隊進去拆房子修路。”
許建設經常和市政的施工隊伍打交道,跟負責人商量好將拆遷的活兒轉包給新天地後,就打發施工隊走了。不一會兒,大慶帶著蔡嘉盛看完幾個老房子後來到了人群跟前,他放開嗓子說道:“大家很多人都認識我,如果你們不相信張彤的話,我的話總能信吧?我看這樣,我也在家屬區住,我那套院子挺大的,誰想住我那裏我跟他換換,但是咱先說好,誰也別占誰便宜,隻要麵積差不多,你說一句,我現在就跟你們換!換了之後要立字據,不許反悔!別到時候我分了樓房,你們看著眼紅了又來找我鬧!”